3/20/2018

《【劇情研究】無雙大蛇四勢力劇情整合再編》

很久以前就想寫這個,連表格也寫好,

可之後在來回家和宿舍期間,把筆記給弄丟了,

就放棄這個坑了。


本來光榮說不再做orochi,我就放到倉底了,

可最近推出了蛇3,又激起了我填坑的心,

於是就按照我以前的辦法重新再弄一次。


說明:

1.算是一個比較腦殘的腦洞。

2.蛇2不會太詳寫,因為時間線相當嚴謹,又有很多dlc,而且還有太多時間線,有空再看。

3.蛇1劇情參考運輸兵長的百度帖子。


-

第一章:仙界動盪

無雙大蛇2U 第七章 

*妖魔襲來,仙界分裂。

1.仙界防衛戰(改變前) 

(仙人軍vs妖魔軍)


歷史回溯至修正前的太古之時,仙界由天帝所統治,

但是包括妖狐玉藻前的一眾妖魔,開始了對仙界的入侵。


於是天帝派出由應龍、素盞鳴、哪吒等武將前往前線與妖魔交戰,

正如在2u神鏡篇中應龍所說:「現在能保護天帝的人只有你(伏羲)呀!」

可見戰鬥激烈程度,仙界基本上是付出了全力去抵抗妖魔,

只留下了伏羲在天帝城保護天帝。


然而,在改變前的歷史,

應龍所處於的這條戰線,由於沒有了人類的幫忙,

戰鬥變得更加激烈,甚至已經被敵方所壓過去了,

即使應龍去參戰,大概也只能勉強維持住戰線。


而玉藻前也在此時欺騙了應龍,

說是天帝引致了魔物之亂,

因此應龍也回了天帝城質問天帝。


補充:

[妖魔軍力量之源]

妖魔軍大將曾經說過 :「我們是源源不絕,永不消滅的,只要有那位大人的力量。」

經歷過神鏡篇都知道,這裡的「那位大人」指的並不是天帝,

而應該是九尾狐的力量,

當然這裡經由玉藻前的話語,讓應龍誤解了,

但按妖魔軍之後的行動、遠呂智的誕生、天界動亂等等的事件,

而玉藻前在「仙界動亂」也說到:

「明明讓魔物出現的是哀家」 

可見這時妖魔軍的頭領是九尾狐。


-

2.天帝救援戰(改變前) 

(仙人軍vs妖魔軍)


在這戰一開始,天帝之城就被妖魔所包圍,

可以知道這其實是玉藻前的二重「調虎離山」之計,

先派出大量妖魔去入侵天界,讓天界築起對魔物的戰線,削弱天界的戰鬥力,

再之後從小路對天帝之城發起圍攻,

當然,她也知道天帝手中有神鏡,神鏡是可以封印一切魔物的寶物,

無論任何妖魔也不可能傷到天帝,更不要說殺死他,

於是她心生一計,就是讓應龍去破壞神鏡,

破壞了對魔物有最大威脅的神鏡,妖魔就更容易被攻陷了。


在改變前的歷史,

保護天帝的伏羲應該是去解決天帝城之圍而離開了天帝的身邊,

而其他的仙人軍也被戰線拖住,無法回到天帝之城解圍,

而應龍在「妖魔軍的讓路」下就進入了正殿,與天帝見面了。


所以這是二重調虎離山,

先調走了大軍,再調走了伏羲,由此達成了自己的目的,

當然,之後由於神鏡破壞,應龍變成了破壞意志的集合體—遠呂智,並殺了天帝,

這應該是玉藻前的意料之外了。


-

3.仙界動亂(改變前)

(仙人軍vs妖魔軍)

 

天帝被遠呂智所殺,仙界瞬間變得群龍無首,

而仙界也被遠呂智的瘴氣所掩埋,陷入了莫大的混亂,

同時大量妖魔向遠呂智聚集,遠呂智開始了對仙界的一切破壞,前往了五行山。


而代替在前線與妖魔作戰的素盞嗚,哪吒與孫悟空加入遠呂智的討伐,

但是在這場仙界動亂之中,

玉藻前用了從天帝城偷來的「神鏡」,用鏡像幻化成仙人去攻擊哪吒與孫悟空的軍隊,

之後由於分不清敵友,仙界軍陷入了內鬥,

更加削弱了對遠呂智的打擊。


可能由於玉藻前對仙界不停地攻擊,或者仙人們的性格問題,

仙人們步伐不協調,無法統一起來對遠呂智進行打擊,再加上內鬥,

令他們之後用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才把遠呂智給幽禁了起來,

於是就直接導致了蛇1乃至到2代,仙界力量衰弱,最終無法獨自解決異世界出現之後的一系列事件。


-

4.魔王幽閉戰(改變前) 

(仙人軍vs妖魔軍)


由於仙人內鬥,仙界動亂中,哪吒與孫悟空的聯合軍應該未能對遠呂智造成打擊,

甚至有可能敗北,大傷元氣,

但是仙人們仍然盲目相信自己擁有的力量,

於是再次組織了軍隊前往古志城,希望打倒遠呂智,


可是由於失去了天帝、軍隊不統一、哪吒軍的單獨行動、沒有人類的幫忙,

加上古志城是易守難攻的城堡,

結果仙界聯合軍不僅沒能打倒或者封印遠呂智,甚至失去了包括哪吒等大量有能力的將士,

之後把封印遠呂智於五行山上,已經是仙界被破壞、魔物大量出現、很久很久之後的事情了。


-

「他被罰於永生之苦,時刻承受着業果的報應,並注定要被所有人忌諱着。」


-

6.仙界逃亡戰(改變前) 

(仙人軍vs妖魔軍)


由於遠呂智被封印,仙界軍終於騰出了手去清除其他妖魔,

妖魔軍在失去遠呂智後,失去了軍心,而且加上仙界軍的打壓,

可以說是兵敗如山倒,

最終這打壓也威脅到了玉藻前,她的妖氣開始逐漸減弱,

即使利用神鏡制造出鏡像,仍然不能扭轉局面。


玉藻前最終放棄了佔領的仙界領土,開始了逃亡,

其中他遇到了協助他的安倍晴明和孫悟空,打敗了一眾仙將,

正當她以為能逃脫的時候,但原來這是晴明和悟空的計策,

女媧、伏羲和神農重新出現,並將她封印在殺生石之中,

然後被神農放在火河之中。


-

無雙大蛇 Z 劇場模式 49 五行山逃脫戰

(妲己軍vs仙界軍)

妲己前往五行山,解放被幽禁的遠呂智。


將這一切看在眼底的妖魔—妲己,決定幫忙遠呂智逃出仙界。


那麼說一下五行山的形勢,

妲己、蛟、牛鬼等妖魔由西南方的山腳出發,前往東北方的山頂,打算解放被囚禁的遠呂智。

而五行山有西門、中門和南門,各由南華仙人、于吉和武吉看守,

但他們只有其中一人擁有大門鑰匙,而且這鑰題是不可能打開中門的,

再加上用仙術造出來的大霧,以及散落各地的傳令和弓箭手,

可說是守衛森嚴,

然而這只是第一重關卡。


妲己他們打破第一重關卡後,到達五行山山頂,

可遠呂智因石化術而不能動彈,

而這時守衛山頂的孫悟空、三藏法師及伏兵出現,

妖魔勉強擊退孫悟空後解除石化術,

一行人正式開始逃亡。


但此時,女媧從西方趕來,伏犧從南方趕來,阻止一行人的逃脫,

但在恢復力量的遠呂智面前,

元氣尚未恢復的仙界軍根本無法阻止,只能夠暫時徹退。


最後太公望出現,封鎖了西南的逃脫地點,

從傳令「快通知太公望大人!」這句,我們可以得知負責囚禁遠呂智的是太公望,

在太公望被打敗後,一行人成功逃脫,

所以這也不難理解太公望為何在再臨和蛇2不停追捕遠呂智及妲己的原因,

因為這一切都是他看守失敗的責任。


在一行人成功逃脫後,

遠呂智用力量開闢了他所期望的世界—異世界。


補充:

[遠呂智軍的大將]

參與這場戰鬥的妖魔有蛟、野槌、以津真天、牛鬼和百百目鬼,

而且他們在之後的戰鬥中也擔任了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可以看出他們基本上就是妖魔軍的大將們了。

-

第二章:異世界統一戰爭(上) 


無雙大蛇片頭動畫《創造異世界》

遠呂智創造出一個跨越時代和國家的異世界,並將人間的勇者都聚集於此,

遠呂智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了這個目的,

他要承受所有的試煉之戰。


故事正式開始了。

-


遠呂智傳動畫《蛇魔降臨》


遠呂智傳 第1章 小田原城之戰

(遠呂智軍vs豐臣.北條軍)

遠呂智軍開始征伐,小田原城土崩瓦解。


遠呂智在創造異世界之後,各國也正因天地異變而震驚。

但是西涼軍閥董卓並沒有受到天地異變的影響,找到遠呂智軍並主動加入。


遠呂智軍在降臨異世界、與董卓軍合作後,

在他們面前的正是小田原城,

於是遠呂智軍就開始突襲這「堅不可摧」的城池了。

(雖說是小田原城,但在這關卡裡所顯示的只是小田原城西部和天守閣而已,

真正完整的小田原城地圖在再臨的劇情模式中。)


從豐臣秀吉在天守閣的情況下,

可以知道現在是北條軍已經向豐臣軍投降,可能處於議和的狀態,

但小田原城的防守也沒有鬆懈,

光光是小田原城西門也已經有南北兩砦封鎖了前往小田原城的道路,

南北兩砦各有三個將領,而後面的西門由風魔小太郎、北條氏政等合共四個武將守衛著,

而西北小道則由前田慶次守著,城內更有寧寧的忍者伏兵,

豐臣.北條軍合共19個武將,兵力絕對是不少的,

他們所守衛的小田原城似乎不可攻破。


可是,正如歷史上的小田原城之戰一樣,

這城敗給了士氣低落上。


遠呂智軍由南方出發,突襲因天地異變而未反應過來的南砦,

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就把南砦給攻下來了,

因強大的力量及妖魔的外貌,北條軍因驚恐而出現了大量逃兵,

可說是「潰不成軍」。


攻下南砦後,下一個就是西門,

只要西門破了,天守就近在眼前,

當然,北條軍也不會讓他們這麼容易攻下,

首先由北砦牽制一部分遠呂智軍,讓北側的壓力減少,

然後馬上讓前田慶次協助西門,

可惜,遠呂智還是打敗了守軍,

風魔直接倒戈,前田慶次被捕獲,

那麼剩下的北條軍也無力抵抗了。


而此時妲己的毒計更令城內的豐臣軍雪上加霜。

第一,妲己一進小田原城就用火計燒天守,

在這可以看出,遠呂智軍對小田原城沒有興趣,

即使這個城池化為廢墟也沒所謂,才會出此計策。

第二,搶奪軍糧庫,使豐臣軍無法採用消耗戰,

本來有軍糧庫的話,豐臣軍大可學習北條軍對抗豐臣的方法,

把遠呂智軍拖進消耗戰中。


只要有軍糧,豐臣軍可以調動東、南、北三門的軍隊來援助,這樣起碼可以撐幾個月,

這期間可以派出傳令,請求織田或德川軍的協助,

沒有根據地的遠呂智軍,在幾個勢力的包圍下,也無法戰勝了。


妲己奪去了小田原城的軍糧庫,再火燒天守,

為了保住士氣,秀吉也只能發動總攻擊了,

寧寧放出忍者伏兵,黑田官半衛則派出弓箭手和鐵炮隊,

但這樣也無法打敗遠呂智,

豐臣軍最終敗走,秀吉逃至信長勢力範圍下,

遠呂智只用了幾小時就把小田原城的大門給攻破了。


遠呂智把前田慶次捉回來後,問他投降還是死,

可見遠呂智軍有多殘忍,

最後前田慶次也加入了遠呂智軍。


補充:

[董卓的棋局]

從之後的劇情可以得知,董卓是在這場異變之中的最大得益者,

他不單單從遠呂智軍拿到獎金,

而且成為遠呂智軍的副將領,還在最少兵將損失下,成為了最大的勢力,

這直接影響到直至遠呂智滅亡後,董卓仍然在重要勢力中佔一席位。


遠呂智傳 第2章 成都之戰

(遠呂智軍vs蜀軍)

遠呂智軍攻進首都,蜀國滅亡,遊擊戰開始。


失去了北條和豐臣軍的主要戰力,

吞噬整個小田原城也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遠呂智軍留下野槌和少部分妖魔去攻略這個「廢墟」,

自己則浩浩蕩蕩的往蜀國去了。


遠呂智、妲己和黄泉軍到達成都城南砦,並派出探子探路,

發現成都與其他同伴失去聯絡,正陷入混亂中,

可見攻略成都跟天地異變的時間相差不遠,

而且城內守衛並不多,

算上劉備、趙雲跟諸葛亮,就只有10個武將,

而且看看武將陣營,是關興、張苞、關索、楊儀、王平、糜竺、周倉和妖術兵長這些大眾臉,

大將們不在成都,萬一有敵軍也阻擋不了多久,

而遠呂智軍中就有遠呂智、黃泉軍、以津真天、妲己等大將,

因此遠呂智就帶領大軍攻打成都城了。


當然諸葛亮深知成都守備不足的問題,從佈陣來看早已有所準備,

在雙方開戰後劉備說:「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

在劉備等人未反應過來的時候,諸葛亮已經決定好計策,

那就是「棄城」。


以如此的戰力差距,守著成都實在困難,

拖延時間還是可以的。

正如諸葛亮說的:「只要劉備大人還在,就可以東山再起。」

劉備其實很類似是蜀國的精神領袖,

只要劉備還在,蜀將就會奔向他,

相反,沒有了劉備的話,蜀將也只是一盤散沙,

所以決定以成都軍民來拖延遠呂智前進的步伐,讓劉備逃離。


但劉備的仁義不容許他放棄成都的百姓,

因此諸葛亮就叫劉備帶上百姓一起逃,並以趙雲作為貼身侍衛,

趙雲曾經在長坂坡七進七出曹營,

諸葛亮清楚趙雲這一夫當關的能力,

即使逃脫路上有埋伏,也能保劉備安全,

於是這場成都之城就成了翻版的長坂坡之戰,

當然,諸葛亮同時也派出了傳令前往南中尋找緩助。


與此同時,遠呂智軍正式展開猛攻,

一瞬間就攻下由關興和張苞兩位大將守衛的南砦,

不過這也是諸葛亮預計之中,

他派出了工作部隊使南砦的門徹底關上,

再拖延了點時間。


再接下來就是南門的糜竺和關索,

諸葛亮在這關卡也配給了大量弓箭手,

可惜南門還是被攻破了,遠呂智軍進入了成都城。


成都城內則是由諸葛亮為首的守衛軍,

諸葛亮不停派出迎擊部隊去抵抗遠呂智的攻擊,

在兵力這麼少的情況下,估計是把剩餘的殘缺部隊再組織起來使用,

這樣也能組織出三隊迎擊部隊,真不愧是諸葛亮,

之後諸葛亮還關上了城門,似乎有玉石同碎之心,

也算是用盡全力的拖延時間了。


可惜就算是趙雲的一夫當關、南中的援軍和森林的妖術,

劉備也無法順利逃脫。


接下來還是一樣的套路,死還是投降?

諸葛亮果斷加入遠呂智,並提出:「蜀將四散各地,無從討伐。只要主公還在,他們就會聚集過來。」

妲己當然也能看出諸葛亮為了保劉備一命才獻此計,

但諸葛亮說的也很有道理,

於是就順諸葛亮的意思放過了劉備,

但妲己此時並不知道這個決定會間接導致蛇1叛亂軍四起。


補充:

[山地運動游擊戰]

古語有云:「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蜀地本來就是多山谷,而蜀將散落各地,

就數一數在蛇1活躍的蜀反抗軍吧,

以趙雲、星彩及二代軍為主的主角軍,

後來加入趙雲軍的姜維、月英的長坂軍,

後來加入信長軍的黃忠、關平的荊州軍,

成為夏侯軍頭腦的龐統,

拯救平民的馬超西涼軍,

尋找劉備的另一主分支的魏延軍,

反抗軍大陣營的南中軍,

而且這時還有未加入敵軍的關羽和張飛,


不熟地形的遠呂智軍自然被這些蜀將的山地運動游擊戰術所拖累,

再加上小田原城的攻略,遠呂智軍似乎有點分身不暇了,

妲己也有這方面的考慮,才輕易答應了諸葛亮的要求,

最後更讓諸葛亮組織了別動隊。


遠呂智傳 第3章 川中島之戰

(遠呂智軍vs武田.上杉軍)

上杉武田聯合進攻失敗,轉為地下活動。


在蜀國和北條氏滅亡,豐臣軍也受到嚴重的打擊後,

其他勢力也不能再漠視遠呂智的力量了。


於是上杉與武田兩家大名組成聯軍,在川中島截擊遠呂智軍,

這算是遠呂智和其他勢力的第一次正式戰爭,

雙方都是有備而來的,

可遠呂智軍的戰力還是不多,填不滿整條戰線,

這是因為黃泉軍正在小田原攻略,而妲己正身陷蜀地游擊戰和準備之後的江戶城之戰,無法抽身到川中島,

還有就是以津真天帶領豬豚蛇等大量士兵去了合淝城附近布陣,與吳軍對峙,

最終導致從戰鬥一開始,就可以看到東南砦的前田慶次、水鬼和金鬼被南方的武田軍包圍,陷入苦戰中。


而北方則是由遠呂智帶著隱形鬼和董卓前來救援,可惜身陷北方的上杉軍猛攻,

而值得注意的是上杉軍使用了三陣騎馬隊,

北側根本無法順利進攻,

因此只能先救援東南砦,

可這正中武田和上杉的下懷。


當遠呂智打破了東南砦的包圍網後繼續前進,打算攻擊武田軍本陣而進入了善光寺的石兵八陣,

可石兵八陣卻突然起火並出現伏兵和真田幸村,

打算以此殲滅石兵八陣內的遠呂智軍,

同時,上杉謙信和直江兼續分成兩隊突襲北方的本陣,並用工作部隊強行打開了本陣的大門,

即是說武田信玄把自己當作餌,然後誘敵深入,

幸好守衛本陣的是董卓軍,抵擋了上杉騎馬隊一會兒,

董卓這人雖經常說什麼酒池肉林,但實際上也是一位老練的軍人,

最終南側軍隊打敗了武田軍,從後方夾擊了上杉軍,獲得了勝利。


雖說勝利了,但也不是很順利,損失也很大,

可以看出以妖魔和董卓軍為骨幹的遠呂智軍已經開始不行了,

疆域太大,開始不能管理,兵力被分散,

也就像以前亞歷山大大帝跟蒙古帝國一樣,

要不分裂,要不內亂,

妲己也深知這問題,於是就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傀儡。


補充:

[真田幸村的獨立]

上杉與武田軍被打敗後,回到了自己的領地休養,

畢竟旁邊也是其他大名,而且內部也有戰降的爭論,不能用盡全力對抗遠呂智軍,

而且從蛇1中可以看見,真田家在此戰之後分裂,

真田幸村因不滿武田對遠呂智的退讓態度,

在武田信玄默許下,成立了一隊反抗軍隊,

於是在後來蛇1就被趙雲的反抗軍吸收了。


遠呂智傳 第4章 合淝之戰

(遠呂智軍vs吳軍)

吳國淪落為屬國,諸葛亮的借刀殺人


諸葛亮在川中島之戰之後,聽妲己之命建立了別動隊,

然後加入了對吳的防線中,

當然,諸葛亮也在川中島戰役當中看見了遠呂智軍的問題,

所以立馬就向合淝城進攻了。


當然,妲己也不蠢,

下令豬豚蛇、黃泉軍和以津真天「保護」主帥諸葛亮,

(其中豬豚蛇和以津真天曾經參與五行山逃脫戰,可見他們的地位。)

所以從戰爭開始就看到妖魔軍包圍著諸葛亮,前線的全是蜀軍的奇怪狀況,

妲己這樣不僅可以測試諸葛亮的忠心,也避免了倒戈吳軍,也可以要脅蜀將,

只要這仗一敗,諸葛亮恐怕就小命不保了。


而戰爭一開始,周瑜就說:「各隊按計劃行事。」

可見孫吳早已在合淝城準備,而在其他地區也應該有布陣,

諸葛亮是知道周瑜的智謀,才故意進攻合淝城,這個之後再說,

而守衛合淝城的正是東吳之虎—孫堅,

孫堅是三國前期軍閥割據中,當中勢力也不容忽視的一個大軍閥,

作為將領和指揮官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

孫堅跟周瑜的組合絕對不弱。


話又說回去,合淝之戰分為北側和西側,

北側是由凌統帶領的攻擊隊對抗關索,西側則是由諸葛恪帶領的防衛隊對抗馬謖,

武將對武將,智將對智將,

雙方也沒有太大的優勢。


因此,諸葛亮才有借口下令妖魔軍由東南橋進攻,

此時,周瑜放出了伏兵,同時也是吳的主力軍,

那就是「魏有張遼,吳有甘寧。」

張遼和甘寧都是兩陣營中的一大猛將,

甘寧隊內有魯肅,朱治和郝昭,

這是正常的陣營,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張遼的出現,

雖口說是代替主公來收集情報,

但隊內卻有樂進,郭嘉,曹彰,曹洪,曹真這些猛將,

可以看出其實曹操實際上是希望打擊遠呂智,

但在蜀國滅亡之後,自己也想溫存國力,

因此協助吳國,希望借孫吳之力除掉遠呂智這個大患,

而且吳國因此元氣大傷的話,對魏國也有極大好處,

這是曹操的「借刀殺人」。


當然,諸葛亮也預測了周瑜的計算,

所以才把遠呂智軍調派過去,

而派去迎接伏兵的遠呂智軍,正是之前參與了成都之戰的黃泉軍和以津真天,

先不說有沒有公報私仇的考慮,

在這十個將領包圍的情況下,前往東南橋的遠呂智軍自然潰敗,

然後諸葛亮再派出費諱斷東南橋,

表為避免大軍通過東南橋突襲本陣,實為斷遠呂智軍後路,

於是黃泉軍和以津真天的軍隊就這樣全滅了。


當東南橋被斷後,吳國的大軍就只能從北面的小橋繞路過去,攻擊敵軍本陣,

此時,諸葛亮放出早已埋伏在北側道路的伏兵—楊儀、法正和糜竺,

伏兵跟北側軍隊和費諱聯合後就有七個武將,絕對可以抵抗大軍。


話又說回來,既然諸葛亮會斷東南橋,再在北側小路埋伏兵,

怎麼可能不知道東南橋那裡有伏兵?

所以這是諸葛亮的「借刀殺人」。


把大軍打敗進入合淝城附近後,

孫策由西方趕來,

可見孫策軍早在別處布陣,

在得知合淝被攻打後就馬上趕來了,


而吳軍亦因此正式發動總攻,

西方的孫策聯同韓當、程普、潘璋等武將突襲遠呂智軍的本陣,

而在合淝城的孫堅的軍隊也出兵拖延著遠呂智的主力軍,

可遠呂智軍實在太厲害,最終戰爭還是敗下來了。


戰後,諸葛亮開出了條件,

孫堅答應了成為人質而換取讓孫吳成為屬國,

其實在這裡,諸葛亮盡量把傷害減到最低,

並只讓孫堅成為人質,

這不僅完成了妲己的要求,

也沒有釀成像小田原那次的北條家全滅,讓孫吳的國力保存了下來,

很大程度上可以說給予了日後孫吳叛亂的資本。


補充:

[陸遜的反抗軍]

投靠遠呂智後,作為屬國的孫吳出現了莫大的分歧,也就是策權兩派,

而其實反對孫吳作為屬國的也大有人在,

那就是以陸遜為首的反抗軍。


在蛇1初期,陸遜在下邳召集了散落各地的吳軍,組建了一隊龐大的反抗軍,

其中包括在合淝之戰落敗的甘寧與凌統,

這也是諸葛亮在這仗故意放走他們的原因,

諸葛亮由這裡開始就臥薪嚐膽,一直用各種手段削弱遠呂智軍,

難怪最後被諸葛亮捉到的妲己也說:「真是敗給了你。」


話說回來,在蛇1中,陸遜軍對遠呂智軍進行了多次打擊,也與趙雲軍裡應外合,相當成功,

旁白也有描述:「各地也有強大的反抗軍,趙雲軍、夏侯惇軍、陸遜軍和信長軍。」

可最後因妲己的計策,陸遜軍各武將各自被孫策軍和信長軍收編了。


遠呂智傳 第5章 江戶城之戰

(遠呂智軍vs德川軍)

圍堵江戶城,組成邪惡軸心國


諸葛亮把孫堅、孫策帶到遠呂智面前,

遠呂智允許孫吳保留國家主權,但成為遠呂智的附屬勢力,

也就是孫吳的君主仍然是孫堅,但遠呂智可以下令孫吳出戰,很類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情況。


而孫堅跟劉備處理方法一樣,先關到隱蔽的地方,

然而,妲己也應該猜到諸葛亮「溫存國力」這一步,

所以把周瑜、太史慈等武將也順便關一關,

並以此作要脅讓孫吳參加「圍堵江戶城」的作戰,

希望以此削弱孫吳的戰力。


先說這場圍堵江戶城的作戰,

在川中島及合淝之戰之後,

人類的反抗越來越激烈,遠呂智反而再次率軍踏上征伐的旅途,

首先要對付的就是本多忠勝所在的德川軍。


妲己沒能去親自監督合淝之戰,正是為了準備這場作戰,

她下令妖魔軍各自向江戶城的四個方向進攻,以此讓德川軍疲於奔命,

妲己再去擾亂駐紮於其他地方的德川軍,也就是佯攻,其目的就是將德川軍的兵力分散。


在組成了基本的包圍網後,就馬上開始分隊攻擊江戶城的四個大門了,

本陣的是蛟和黃泉軍,東門是孫策,西門是遠呂智,南門是野槌,北門是以津真天,

可見遠呂智軍的主力都用上了,攻勢一點也不弱。


然而德川軍的防禦也不弱,

各門內外各有一門將,通往天守閣的道路上也部署了三個武將,

可遠呂智的猛烈攻擊實在太強,光是防禦就只會被拖進消耗戰,

在圍城的情況下,很難獲得勝利,

於是家康心生一計。


孫策在開戰後,馬上就熱血地向大門進行猛攻,但馬上就受到西方趕來援助的伊達政宗所攻擊,

然而,攻打西門的是遠呂智,所以政宗就被打敗,逃到天守閣了。


在四個城門都被攻破後,孫策馬上派人對天守閣進行火計,

可是家康早就預知到孫策會用火計,而準備了滅火隊,

這不僅避免了類似小田原的火燒天守,更打擊了遠呂智軍的士氣。


此時,伊達的伏軍—片倉小十郎、伊達成實、後藤信康及留守政景,

從東南西北四門出現,對遠呂智軍進行前後包抄,

這就是政宗對付遠呂智軍包圍網所用的反包圍網,

可是他低估了遠呂智大軍的力量,

反包圍網佷快就被打破了,而全部的大軍也進入了天守。


在進入天守後,家康就馬上命令半藏在天守附近放出忍者伏兵,

一方面加強本陣的防禦,另一方面拖延著進入天守的遠呂智大軍,

同時下令埋伏在西北小路的稻姬,從西路突襲敵軍本陣,

可惜還是被孫尚香軍隊截擊打敗。


最後德川軍因無計可施而戰敗,

為了家臣著想,忍辱求全,投降遠呂智,成為遠呂智軍的屬國,並與孫吳共同行動,

而另一方面,同樣戰敗的伊達軍則主動加盟遠呂智。


其實在之後的蛇1和再臨,可以看到異世界當中三大邪惡的勢力就是妲己軍、董卓軍和伊達軍,

雖然之後還有呂布軍、平軍、北條軍等各勢力的加入,

但妲己軍、董卓軍和伊達軍是作為遠呂智軍的骨幹在活動,

在遠呂智死後,他們三軍繼承了遠呂智剩下來的領地和士兵,

他們互有聯繫、互不攻打,並以遠呂智的名號四處作亂,

在其他勢力獨自發展、各自攻擊期間,他們在混戰中佔盡了優勢。


而如果他們再次聯合起來,對各個大勢力也是威脅,

所以在再臨中,家康和信玄公才多次勸政宗不要加入妲己軍。


如果把主角們的勢力稱為正義的同盟國,

那這三個勢力就是邪惡的軸心國了,

而在江戶城之戰後,這個軸心國正式組成了。


補充:

[本多忠勝的去向]

家康曾經在江戶城的天守說過:「如果忠勝在的話還有勝算。」

這裡引伸出一個問題:在德川包圍網中,本多忠勝在哪裡?


就如我上面說,

在江戶城之戰之中,估計當時本多軍是在邊境防守,

而妲己假裝進攻,牽制了以本多忠勝為首的本多軍,

所以本多軍根本沒有辦法去救援江戶城,

未等到本多軍,德川軍就投降了。


但本多軍未有向遠呂智軍投降,

反而是建立了反抗軍,

在南中爭霸戰,西涼之戰和金崎中,可以看見本多軍支援反抗軍的情況,

可以看到本多忠勝作為一小隊反抗軍,沒有直接與遠呂智軍戰鬥,更多是作為各地反抗軍的後援,並抵抗呂布的猛攻,

其原因可能是德川身在敵陣,加入遠呂智軍有違作為武將的自己,與其對抗則有違作為作為家臣的自己,

所以才採取這麼曖昧的態度。


但是這樣的行動也妨礙了遠呂智軍,

在之後吳傳第七章外傳的冀州之戰中,

我們可以看到妲己使計令吳軍與本多軍互相削弱戰力,

在這仗之後,本多忠勝在得知主公加入反抗軍,

就回到了德川軍中,

而德川軍也借此離開了吳國。


遠呂智傳 第6章 夷陵之戰

(遠呂智軍vs魏軍)

曹操的霸道,夷陵總力戰。


正當遠呂智軍隊在攻略江戶城期間,

先前從合淝城逃出來的張遼已經向曹操稟告了,

曹操也早已聚集了大批軍隊,準備向遠呂智的領地前進,

而遠呂智在得知這事情急忙帶同孫權出陣,

在夷陵此地,兩軍終於相遇了。


曹操陣中以夏侯惇、夏侯淵、許褚、樂進及曹洪作為前線部隊,

而遠呂智陣中,遠呂智作為本陣的總將,下令孫權作為前鋒,帶領軍隊出戰,

面對曹操的軍隊,孫權將軍隊分成西側、南側和中央,

中央由自己帶領黃泉軍等諸將,西側軍則是蛟帶領,南側軍是蛟帶領。


然而,在軍力上,遠呂智軍仍有很大不足,

於是軍隊就從江戶城搬來幾個大筒,向前線部隊轟炸,

而對於生活在220年的人們看到1630年左右的火砲,看見這種高科技武器,任誰也會害怕,

而此時曹操則下令:誰逃跑就殺了,

並下令前線部隊退回石兵八陣,勉強保住了士氣。


面對此狀況,孫權決定乘勝追擊,下令中央大軍向前推進,

可惜此時曹操想出了解決方法,

他派出郭嘉去向大筒發射火矢,

使彈藥發生爆炸,並順著西北風的風勢使火勢加強,

前線陷入一片火海,

孫權的戀戰過於深入,反而使前線部隊受創,部隊全部逃至砦裡,被逐個擊破,

這是孫權的戰略性失敗,

同時,曹操的前線部隊反攻回來,

再加上郝昭、曹彰、荀彧和郭嘉的突擊部隊,

差點就攻至遠呂智的本陣,

可見曹操和孫權氣量的差距。


後來遠呂智出陣將石兵八陣的妖術和伏兵攻破,成功將魏的大軍打敗,

並將曹操打至重傷,

而失去曹操的魏兵軍力潰散,四處逃竄,

兵荒馬亂中,典韋把曹操救了出來,

而其他魏將大多失散,成為了獨立的反抗軍,

這對魏國無疑是嚴重的打擊。


魏國在失去曹操及一眾大將後,

內部陷入混亂,無法再攻打遠呂智了,

最後,曹丕成為魏的暫代君主,

並與遠呂智結盟,成為其盟友,以此休養生息。


補充:

[分裂孫吳]

在夷陵之戰中有一個很有趣的情況,全是妖魔軍,

正常而言,不是應該借魏的力量削弱吳嗎?

但孫權借此軍隊獲得了勝利,

而且因為打敗了宿敵曹魏,孫權在孫吳人氣自然大升,

然而這正是妲己的陰謀。


作為孫吳的軍民,在經歷孫堅和孫策的合淝敗仗後,國家淪為屬國,

在江戶城一役中,再看到孫策的火計失敗,

對國家及統治層已經相當失望,

再轉過頭來,孫權打敗了宿敵曹魏,還殺死了曹操,

對軍民來說,簡直是救世主一樣的存在,

而妲己亦可以借此賦予孫權更多的權力和兵力。


可是,權力使人腐敗,

妲己正是看中這一點,

她深知孫策不會屈服於遠呂智,早晚會起兵造反,

可平定反抗軍亦需要孫策的存在,

所以才用計使孫吳內部分裂,

被權力迷倒的孫權自然傾向支持遠呂智,

妲己也正利用了這點控制著孫權,控制著吳國。


於是,孫策與孫權各自代表了吳的兩種意見,

在孫吳形成兩個對立派別,最終大大削弱孫吳的力量。


所以在蛇1中,即使孫策成為了反抗軍,

他所面對也是孫權的遠呂智軍,

從結果上來看,孫吳的力量不停的在削弱,相反,遠呂智軍卻沒有受到太大傷害,

最終導致赤壁之戰大敗,

所以妲己此計可說是相當成功。


遠呂智傳 第7章 三方原之戰

信長與妲己的計謀對決,利用與反利用。

(遠呂智軍vs織田軍)


在夷陵之戰後,家康傳來消息,織田軍在三方原布陣,

遠呂智不管逃竄的魏將,馬上就領軍前往三方原了。


為什麼剛好夷陵之戰完結了,信長軍就馬上出現了呢?

信長在小田原城之戰後,接到了豐臣秀吉的通知,並容納了大部分豐臣軍,

及後織田軍以德川領地作為緩沖地,一直偏安,也溫存著國力,

但在江戶城之戰之後,遠呂智軍逼近信長的領地,

但信長未有出兵,只因為他希望借夷陵之戰消耗遠呂智軍,

在遠呂智軍經歷了多場戰役後,

此時德川勢力剛兼入遠呂智中,信長看準了這點,馬上在兩方邊境的三方原布陣。


在遠呂智軍的角度上,如果德川受到織田的兼併的話,

那就證明遠呂智軍無力保護附屬國,吳國亦有可能借此投靠魏國或者叛亂,

而且織田將會成為繼遠呂智後第二大勢力,各地反抗軍自然會奔向織田軍或附近地區,

就會形成一個龐大的反抗軍基地。


再加上兼併了德川與豐臣的織田軍,跟武田、上杉聯盟的話,

遠呂智軍也會很麻煩,

所以必須打破織田軍這一波攻擊。


但由於德川軍在江戶城之戰元氣大傷,而遠呂智軍的駐軍未到,

結果在陣中就只有遠呂智、妲己、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及井伊直政,而且在小路出發,沒有本陣。

而織田軍則將軍隊分布到四個砦中,

本陣有信長、濃姬等共三個武將,本陣兩門則各有一武將守備,

而森蘭丸等三個武將則在本陣前的砦守衛著,

同時明智光秀等三個武將在軍糧庫守備,

然而與遠呂智軍最近的南砦就只有不破光治一人。


在遠呂智軍出擊時,由於未有本陣作守備,所以急需要砦來作為中心布陣,

因此只能攻下最近的南砦,

而不破光治也說自己一人足以打敗遠呂智,然後不停後退,

是很明顯的誘敵策略,

妲己也看出來了,但也故意追上去看看情況,

也有進攻西邊軍糧庫的意思。


結果在軍糧庫前出現大量伏兵,有包括佐佐成政等三個武將,

而在這裡,我們可以看見三方原的地形特別複雜,

分了三層山谷,掉下山的話就得繞圈子再上山,

而三層山谷也有泷川一益等三個武將的伏兵,

就像絞肉機一樣,

前線士兵被推下山,下邊的敵兵就接著殺。


不得不說,信長看穿了妲己的計謀,

知道她會攻打軍糧庫,以削弱敵軍士氣,再打敗敵軍,

這是妲己的壞習慣。

因此信長在軍糧庫前設下絞肉機,

軍糧庫內則派明智光秀駐守,

在絞肉機開始的那一刻,

明智光秀就說:「馬上點燃狼煙通知信長大人。」

在狼煙升上天空後,相信妲己也知道信長的下一步了。


信長並不期望絞肉機能夠把遠呂智軍消滅掉,

他只是以軍糧庫作利誘,以絞肉機拖延時間,

而重點是信長看見軍糧庫的狼煙後,就會打開本陣和所有砦,

以森蘭丸為主的軍隊從遠呂智軍背後進攻,

與絞肉機形成對遠呂智軍的前後包圍,

信長軍再從中間突破,就能對遠呂智軍進行三方包圍。


妲己心知這樣的三方包圍,連徹退也會變得困難,

更別說要求支援了,

妲己知道在這種大雪的情況下,狼煙完全升起還有一段時間,

所以必須在信長看見狼煙之前,

必須從絞肉機中打開缺口,佔領軍糧庫,

這可說是爭分奪秒。


在遠呂智軍奮戰下,總算打開了軍糧庫大門,

但同時狼煙升起,信長軍全軍出擊,

妲己召喚出幻影兵阻攔著兩邊的進攻。


當然,明智光秀也沒打算讓出軍糧庫,

他用鐵炮隊組成車輪陣,對門口進行無間斷的連續射擊,

由於軍糧庫只有一個門口,

一進門口的遠呂智軍就會馬上被射殺,

嚴格來說,這是第二個絞肉機。


最後由遠呂智擊破了鐵炮隊,打敗了光秀的大軍,

遠呂智軍就成功佔領軍糧庫,

在這場時間的競賽上,是妲己的勝利了。


接下來,佔領了軍糧庫的遠呂智軍就佔盡優勢了,

森蘭丸的南方軍按照計劃,前往軍糧庫

但在途中被遠呂智擊退了。 


妲己利用軍糧軍作為陣地,開始了縮地術的準備,

妲己把風鬼和水鬼移動到信長本陣陣前,

此舉有兩個作用:

第一,突襲信長,削弱其士氣,

第二,威嚇信長,展示實力。


而信長的大軍正衝向軍糧庫,

妲己則反利用了信長的計謀,

在軍糧庫門前展開火槍的車輪陣,

把信長軍的前鋒都打了下來。


接下來,信長就開始徹退了,

因此信長最後跟家康對話時才鬆容不迫。


[下一步棋]

織田軍在這場戰役看似傷亡慘重,

但他們其實還留有餘力,

在戰敗後不久,馬上參與支援蜀軍,

到襄陽城支援關平,甚至到本能寺參與大混戰,

這些戰爭幾乎都是與大軍硬拼。


可以說,蛇1的反叛軍能夠成長,

背後也有織田勢力的支援。



遠呂智傳 第8章 火河之戰

(遠呂智軍vs仙界軍)

仙界介入事件,仙妖大戰。


在三方原之戰後,遠呂智感受到來自仙界的氣息,

馬上就率領大軍前往火河。


火河,是由於異世界融合而產生的地區,

對任何勢力而言,都是未探知的地區,

所以仙界軍才選在這裡布陣,

因為這裡對妖魔開戰,能夠對凡人造成較小影響。


而遠呂智軍中亦沒有人類,

可能覺得人類無能,無法成為戰力,

可能不想讓人類和仙人接觸,

或者兩者都有可能。


另一方面,可以見到仙界軍方面有人類左慈和張角,

可見仙界軍人員仍然不足,需要人類協助,

而遠呂智軍中的大將亦都不在,

譬如蛟、豬豚蛇、黃泉軍和以津真天,

他們各自應該在防守或者進攻不同的地區,

於是這場就變成了不完全的妖魔軍和仙界軍的對戰。


看一看火河的地圖,

遠呂智軍自西南出現,向北側和東側進攻,

目的是三仙的本陣—東北砦。


而我們可以看到北側軍隊主要是由黃巾軍所組成,

東側軍隊則是由左慈、于吉為首的道士軍團,

他們各自用了很多仙術來削弱遠呂智軍,使其混亂,

北側的黃巾軍用幻影兵和使遠呂智軍自相殘殺,西側的左慈則用分身術和石化,

值得注意的是左慈在落敗後說了:「老道還有事情要辦,先行離去了。」

這裡很明顯表示了左慈前往了上田城拯救趙雲了。


雖然黃巾和道士的仙術對遠呂智軍造成不少的傷害,

但這也只是佯攻而已。

火河的地圖,其實與夷陵相當相似,

中間都有橋通往東北和西南兩邊,

但這一開始並沒有連接,

在把遠呂智軍吸引至東北砦附近的時候,

太公望發動了萬仙陣,使兩邊連接起來,

讓龍鬚虎一人突襲遠呂智軍本陣,

與夷陵之戰的計策也很相似,

所以很快就被遠呂智軍所化解了。


而遠呂智軍亦打算從中間作為跳板直接進攻東北砦,

但敵方也深知這種事情,

所以伏羲放出了偽遠呂智和妲己,

再清一波入侵的敵軍。


之後三仙將正式打開東北砦,

伏犧召喚出上古兵器,女媧召喚出落雷,抵擋遠呂智大軍的攻擊,

但他們也深知大勢而去,面對溫存這麼強大力量的遠呂智大軍,

他們自然也就選擇了撤退。


自此之後,

三仙將潛伏了起來,準備在遠呂智失去大軍後再捕捉。


[仙界軍]

在蛇2未修正的歷史中,

由於妖氣覆蓋世界,加上與遠呂智的戰鬥,

仙界軍在封印遠呂智後,已經元氣大傷,

然而各地仍有大量妖魔,

仙界面臨人手不足的問題。


因此仙界軍分為兩批行動,

一批是駐守仙界領地的守衛軍,

就像太公望、孫悟空、女媧和伏羲,

另一批則是討伐妖魔的討伐軍,

就像素盞鳴和哪吒,

而在蛇1和再臨活動的就只有守衛軍。


在遠呂智傳中,

遠呂智把主要的大勢力全部打敗了,

曹操死了,劉備被幽禁,孫吳與德川成為附屬,

信長、上杉、武田、豐臣都被削弱了力量,

再吸收了伊達、北條、董卓、呂布等等軍閥,

連仙人也被擊退,

基本上沒人可以對抗遠呂智了。


無雙大蛇 Z 劇情模式 42  白帝城會戰

遠呂智軍內部的模擬戰,由妲己所建議,

其實這戰除了讓遠呂智遠離煩悶之外,還有一個重大的意義,

就是讓各勢力知道自己是無法打敗遠呂智的。


所以可以看到遠呂智軍中是吳和德川兩大屬國,

還有完全服從的伊達軍和前田軍,

反則妲己軍則是諸葛亮所帶領的蜀軍和曹丕帶領的魏軍,

其中還包括了董卓軍和周瑜,

還有蛟、以津真天、修陀、鐵鼠等手握大權的大將,

目的很明顯就是讓遠呂智以武力打敗他們,

避免他們脫離遠呂智控制,以團結內部凝聚力,

也就是說,這場模擬戰就是一場軍事示威。


實際上,妲己自己也沒認真去戰鬥,

但是妲己軍內有著多位智將,諸葛亮、周瑜、石田三成,

他們都打算混水摸魚,使出真正的戰力去打敗他,

殺了遠呂智自然是好,殺不了也能以摸擬戰作為借口,


當然諸葛亮也另有打算,一邊在妲己軍這邊坐陣,一邊下令星彩在暗中活動拯救趙雲,

就這樣,即使上田城的事情成功了,

由於有不在場證據,妲己也不會大起疑心,

加上左慈和島津義弘,妲己也只可能會懷疑仙界軍和織田軍,

這也正中諸葛亮下懷。


因此,在這戰最後傳來傳令稱上田城有人入侵,

與蛇1蜀傳連接了起來,

這也正是開始。


-


蜀傳 第1章 上田城之戰

魏傳 第1章 杭瀨川之戰

戰國傳 第1章 荊州之戰

吳傳 第1章 定軍山之戰

蜀傳 第2章 長谷堂之戰

蜀傳 第2章外傳 南中突破戰

魏傳 第2章 天水之戰

劇情模式 32  下邳之戰

戰國傳 第2章 本能寺之戰

戰國傳 第2章外傳 川中島之戰

戰國傳 第3章 九州之戰

吳傳 第2章外傳 常山之戰

戰國傳 第4章 潼關之戰

吳傳 第2章 長坂之戰

戰國傳 第3章外傳 下邳之戰

蜀傳 第3章 成都之戰

吳傳 第3章 小谷城之戰

蜀傳 第4章 南中之戰

魏傳 第2章外傳 南中進攻戰

蜀傳 第4章外傳 赤壁逃亡戰

蜀傳 第5章 吳郡之戰

蜀傳 第6章 虎牢關之戰

吳傳 第3章外傳 建業城之戰

吳傳 第4章外傳 宛城之戰

吳傳 第4章 大阪城之戰

蜀傳 第3章外傳 賤岳之戰

魏傳 第3章 夏口之戰

魏傳 第3章外傳 冀州討伐之戰

魏傳 第4章外傳 雜賀之戰

戰國傳 第5章外傳 長篠之戰

戰國傳 第5章 官渡之戰

戰國傳 第6章 樊城之戰

戰國傳 第7章外傳 金崎之戰

魏傳 第4章 夷陵之戰

吳傳 第5章 關原之戰

吳傳 第5章外傳 姊川之戰

吳傳 第6章 合淝之戰

吳傳 第7章 小牧長久手之戰

蜀傳 第6章外傳 手取川之戰

戰國傳 第6章外傳 小田原城之戰

魏傳 第5章外傳 五關突破戰

魏傳 第6章 陳倉之戰

魏傳 第6章外傳 涼州之戰

吳傳 第7章 冀州之戰

魏傳 第7章 山崎之戰

戰國傳 第6章外傳 小田原城之戰

魏傳 第7章 南中爭霸戰

魏傳 第8章外傳 合肥新城之戰

魏傳 第8章 古志城之戰

戰國傳 第7章 五丈原之戰

吳傳 第8章外傳 赤壁之戰

蜀傳 第7章 江戶城之戰

蜀傳 第8章外傳 三方原之戰

蜀傳 第5章外傳 街亭之戰

蜀傳 第8章 古志城之戰

吳傳 第6章外傳 大坂灣之戰

魏傳 第8章 古志城之戰

魏傳 第8章 古志城之戰


在遠呂智死亡後,

局勢穩定下來,各勢力開始重建工作,

部分武將回歸本來的勢力,民眾也開始適應這樣的生活,

但在兩至三個月後,

失去遠呂智帶領的伊達軍和董卓軍開始了起義,

異世界陷入軍閥混戰的時代。


那首先就先就各國軍閥勢力的情況說說吧。


1.邪惡軸心聯合

在遠呂智死後,
他所控制的遠呂智軍土崩瓦解,
分成了好幾個勢力,由不同人物所帶領。

1.1妲己軍
這是繼承了遠呂智[遺產]最多的勢力,
由妲己所帶領的妖魔軍,
之前説到的大將蛟、黃泉軍、豬豚蛇也在,
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

妲己之前在蛇1把各個勢力也惹了,
所以在再臨裡也像通輯犯一樣,被各方追殺,
再加上太公望也加入追捕,
而古志城在各軍攻擊下,已經化成廢墟,不能當據點了,
所以基本上妲己軍就是一個到處流亡的勢力。

1.2 伊達軍

伊達政宗在蜀國作為俘虜脫離後,

以繼承遠呂智的控制爲名,不歸順於妲己軍,

重新建立了伊達軍,將大部分非妖魔的遠呂智軍吸收了,


當中最為注目的就是前田慶次和司馬家(晉),

司馬家其實就是後魏的勢力,再加上伊達家,

這個勢力在再臨前期可説是軸心軍中最強。


他們認同遠呂智的強權統治,但不認可妲己的控制,

持續攻擊其他反遠呂智勢力,在各地引起動亂,


而各勢力對於伊達軍興起有不同的意見,

最終爆發了四國之戰,這戰將會之後再詳述,

最終伊達軍雖然戰敗了,但各勢力也再不敢輕易去接觸伊達勢力的問題了。



1.3 董卓軍

董卓在蛇1的汜水關之戰後,因金錢瓜葛脫離了遠呂智軍,

與之前被俘虜的政宗、慶次不同,

他是自願並主動離開遠呂智軍的,

在蛇1時,政宗和慶次雖然被蜀吳俘虜,但也沒有發出反對遠呂智的聲明,

相反,董卓則是舉著反對遠呂智的旗幟,決定與遠呂智決裂,

所以在遠呂智死後,各勢力也與伊達軍不同,各勢力沒有清除董卓勢力,而是放任其行,

可以說董卓是佔盡兩家便宜,

之後他就作為最早有動作的勢力,入侵不同地區,

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大軍閥。


其實各勢力的思量也是正確的,

畢竟在四打古志城之後,各勢力或多或少也受到傷害,也想溫存國力,

以對應之後群雄逐鹿的情況,

任何人也不想與這三個勢力糾纏,

而董卓軍衹是收編本來武將,伊達軍也成不了氣候,

所以各國仍然專注處理內部問題或者互相攻擊,

未有大規模與董卓軍開戰。

當然這也導致之後在平清盛出現後,軸心國聯合起來,令各勢力無法應對的情況。


2.反遠呂智聯盟(三國) 

2.1 蜀·德川聯盟

在劉備回歸後,蜀回到了「團結同心」的狀態,
但是事實上,劉備既沒能找回本來屬於蜀的西凉軍、黃忠、龐統、徐庶、關平、姜維,
南中、北條家及袁氏也脫離蜀軍獨立,
也沒能留住之前協助蜀軍的真田、島津、立花及雜賀衆,
可以説蜀國根本沒有足夠的戰爭力。

當然,蜀國的孔明也不會坐視不理,
首先他讓劉備和孫尚香重新聯姻,形成孫劉同盟,
再由此拉壟由於赤壁合戰對孫吳失望的德川軍,
由此加強防禦力,保護蜀國,
而德川就好像在戰國時代依附織田軍一樣,在劉備之下以客將留在蜀國。

 

2.2 曹魏
魏與其他勢力的態度不太一樣,
早在再臨前正式開始前已經大肆出兵,
這樣大規模出兵進攻的就衹有董卓、伊達和曹魏,
可説他們獲得了先機,佔領了大量遠呂智原來的領土。

雖然曹魏失去了後魏(晉)的力量,但他也同時擁有由曹丕吸納了多個武將,
以女媧的諫言為由,曹操的出征既擁得割據的先機,也讓曹魏不陷入分裂的局面,
曹魏表面上由曹操控制,實際上內務和防守都交給了曹丕處理,
這樣既避免了其他武將不滿,也讓曹操的手下們轉移了注意力,
也就是用對外動武來解決內部矛盾,建立外部敵人,
實爲漂亮的一著。 


2.3 孫吳
如果説魏是攻擊,蜀是攻防兼備,那吳就是防守了,
在赤壁合戰後,對孫吳失望的家康和左近出走,
這使以孫策爲首的主戰派失權,
結果被派往處理南中爭霸戰的問題,

由此避免了孫吳矛盾加劇。


而孫吳以客將接納森蘭丸、阿國、立花和長宗我部等海灣勢力,

加強己國經濟實力,以維持足以長期偏安的力量。


3.反遠呂智聯盟(戰國) 


3.1 織田軍

在三英杰共同作戰後,他們再次分裂開來了,

在織田軍的陣營中,大部分三國武將都回到了本來的勢力,

而黃忠和馬超也作為獨立勢力開始行動,

只剩下關平一人,

但是他手下仍有明智光秀和豐臣勢力。


織田軍可說是各勢力中傷亡最少的,

乃至他到蛇2後期也相當強大,

但他沒什麼大動作,反而繼續向各地派向了線眼。


3.2 武田‧上杉軍

武田信玄再次收編了真田家,

雖然與上杉也分裂了,但仍處於相安無事的狀態。


3.3 其他勢力

戰國這邊的很多勢力也選擇了獨立活動,

或者與其他小勢力結盟,

這些提到的時候就會說一說。


就這樣統計下主要軍閥勢力,

第一,伊達軍,

第二,董卓軍,

第三,妲己軍,

第四,魏軍,

第五,蜀軍(德川),

第六,吳軍(九州等海灣勢力),

第七,織田軍(豐臣),

其他還有很多獨立及被兼併的小勢力,之後登場會再提及。


無雙大蛇 Z 劇情模式 14 大坂灣之戰

(聯合軍vs妲己軍)


袁紹從蜀國獨立出來之後,建立了獨立勢力,

與長宗我部元親結盟,以大坂灣作為據點,

可是此時卻受到妲己軍的入侵。


大坂灣作為一個封閉性海灣,有著很好的戰利條件,

而渴求據點的妲己軍自然就看上了這個地方,

用多艘鐵甲船進攻海灣了,

而由於海灣被船所封鎖,而長宗我部亦無後退之路,

所以只要船上大砲不停發射,就會被滅掉。


此時身後的魏國派出了張郃和貂蟬去支援,

貂蟬自從五關突破戰之後,一直身處魏國,

所以自然在這裡與張郃出現,

魏國對此事應該有兩個考慮,

第一,不能讓妖魔佔領對外港口,

第二,向袁紹賣人情,

所以就派出些少兵力去支援,


最終貂蟬打敗了呂布,張郃打破了港口的缺口,

讓長宗我部信親找來鐵甲船破壞敵方炮口,

打破了妲己的包圍網,獲得了勝利。


而重見貂蟬的呂布脫離了妲己軍,開始了與貂蟬的自由行動,

而袁紹和長宗我部元親的同盟關係亦因此破裂,

長宗我部之後與吳結成了同盟。


值得注意的是呂布在此戰之後,以獨立的勢力開始活動,

引起不少大規模戰事。 


無雙大蛇 Z 劇情模式 31 四國之戰

(德川軍vs伊達軍)


首先看看兩軍陣營,

德川軍有家康、明智光秀、凌統、月英、夏侯淵、朱靈、荀彧等,

後三者是魏國的,可以看出魏軍對伊達軍的興起持反對態度,

而明智光秀和凌統當時是隸屬於織田軍下,間接也表示了信長的態度,

月英屬於蜀,類似諸葛亮的代言人,可以顯示出諸葛亮的態度,

之後再說蜀的情況吧,

而德川軍則處於反對伊達軍以繼承遠呂智的興起。


伊達軍方面,

有孫策、黃忠、祝融、諸葛瑾、法正、雷銅、帶來洞主、木鹿大王、朶思大王、兀突骨等,

從孫策和諸葛瑾可以知道吳對於伊達的態度,

而值得注意的是,這裡家康和孫策處於對立方,可以得知德川已經離開孫吳了。

黃忠則是脫離了織田軍,作為獨立勢力參戰。


而最有趣的是作為月英敵對的蜀軍,主要是南中軍,

所以可以看出南中勢力其實是支持伊達的,

但從月英在德川軍內,可以知道蜀國內部其實是暗中支援德川的,

可以知道蜀是反對伊達的,但礙於南中勢力,只好站於伊達側,

所以就派月英作為德川軍的軍師,以打敗出走蜀國的伊達政宗。


最後藉由此戰,孫策在敗戰後,很快就逃跑了,

可以看出孫策其實也不是很想與家康作戰,

而孫策在與凌統相見後,凌統就回歸了孫吳。


同時蜀與南中因此事決裂,為將來的南中問題埋下了伏筆。


-

蜀傳 第9章 石亭之戰

(蜀軍vs妲己軍)


在董卓、呂布和伊達出軍征討後,曹橾也開始了四處的征伐,

一直勉強持續的大國平衡狀看似快要崩潰了,

同時,因諸葛亮而日益壯大的蜀國亦開始了行動,

以劉備為首的討伐軍首先出發進攻了潛伏於石亭的妲己。


而妲己也毫不反抗,就這樣坐在中央等著



-

戰國傳 第9章 樓桑村之戰

(聯合軍+黃巾軍vs董卓軍)


島左近在赤壁合戰後隱居於樓桑村,

可是戰火仍然波及到這裡了,起事的是董卓軍和黃巾軍,

黃巾軍在四打古志城之後也成了獨立勢力,

可是未恢復的黃巾軍就這樣被董卓軍攻打了。


而路過的島左近自然也就加入混戰,

在這裡出現的也有島津義弘、宮本武藏、徐晃、關平和黃忠。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關平,

在蛇2中,我們可以得知關平仍然隸屬於信長,所以不回到蜀國,

所以關平在這裡出現的原因也只有一個,

就是作為織田與左近的信使,


之前蛇1就是織田拜托左近分裂孫吳,

這次信長再次重施故技,找來了左近。


最後,在與董卓軍對戰不利的情況下,

仙人伏羲也出手大敗了董卓,

使這場小規模戰爭獲得了勝利,

以島左近為中心,吸收了戰豪眾,關平,黃忠,島津家和黃巾的聯合軍勢力出現了。




冀州


濡須口


金崎


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