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夜空篇】
請注意,以下內容皆由類似hsn報告的“非KH劇情”組成。
上一章似乎比較燒腦,
這章就輕鬆點,先由一首歌開始吧?
那麼說到夜空,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個夜空,
我就以萬惡之始的《Final Fantasy Versus XIII》2006年TGS預告的BGM來作為開頭吧。
“Deus dormit
Et liberi ignem faciunt
Numquam extinguunt
Ne expergisci possit
Omnia dividit
Tragoedia coram
Amandum quae
Et nocte perpetuaIn desperatione
Auroram videre potest
Mane tempus expergiscendi.”
-Somnus,下村陽子。
試一下翻譯成英文歌詞吧。
“God sleeps
And his children start a fire,
Which they cannot extinguish,
and he will never be able to awaken.
Every tragedy divides,
Before our very eyes,
those things which ought to be loved.
And through this endless night,
In despair,
He can see the dawn,
Which will awake him the next morning.”
再借用一下網上大大翻譯的一段中文歌詞,
“然而这黑夜无尽,身处绝望的境地,
他能看到破晓,清晨时分,便是觉醒之时。”
留意一下歌詞,
sleeps,沉睡,沉眠,
be loved,Dearly Beloved,
endless night,Night,夜晚,夜空,Yozora,
dawn,Daybreak,黎明/晨曦,
awake,Power of waking,覺醒之力。
相信大家也隱約知道了,
Yozora中有一段BGM與Somnus的BGM有點相似。
而根據2月19日的監督與作曲家的對談:
“下村:后日谈和隐藏影片吧。然后最后收录的是採用了较大管弦乐器的《Dearly Beloved》和工作人员名单。从很多层面上讲,隐藏影片是特意瞄准了最后期限的。
野村:我听过以后也“啊”了声,仔细再听听后才明白过来。这似乎还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话题。”
這就證明下村是出於某種原因來將Somnus的曲調加入去的,
而野村也明白了當中的意思。
Sumnos是拉丁文中的“沉睡”,
野村在《新水晶故事 最終幻想13 3位關鍵人物訪談》中也這樣說:
“加藤:玉座的那個房間呈現淺瀨的狀態真奇怪。水晶也用文字說明了“處於沉眠”的狀態。這是故事的核心部分?
野村:是的,很重要的一點。水晶神話中VERSUS 13是以“眠”為重要關鍵詞的一作。”
“Sora要怎樣才能回來?”
或許下村和野村早就在Yozora裡給出答案了。
所以我早就已經說了我是“人類惡”啦~
我不是在“空論篇”說了嗎?
“這遊戲才剛剛開始呢……”
那麼爲了分析Somnus和KH的關係,
就讓這篇文章來得更加瘋狂吧,
以下我會以我自己的方法,來首先嘗試還原一下Versus XIII的劇情。
“但如果光的傳説衹是故事,那你認爲它代表什麼呢?
真相,到底是什麼呢?”—Stella.
(******************Sora看海圖)
1.Versus XIII劇情
我之前在中上篇的《心.年代記》曾花了一小段去解讀《Final Fantasy Versus XIII》,
當時將作品套入了FF15、《哈姆雷特》和《羅密歐與茱麗葉》去猜測前面的劇情,
然而這個方法也只能夠去猜測表面劇情,並不能夠去深入理解,
而V13最深入的核心劇情理應就是與新水晶神話相關的部分,
所以要還原劇情就必須去理解新水晶神話的內容。
1.1.拆解神話
1.1.1.表述新水晶神話
新的水晶故事 Final Fantasy,
(日語:ファブラ ノヴァ クリスタリス 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英語:Fabula Nova Crystallis Final Fantasy)
是Final Fantasy系列子系列遊戲開發計畫,
「Fabula Nova Crystallis」是拉丁文,意思是「新的水晶故事」。
以下新水晶神話內容來自直良有祐的團隊所制作的動畫視訊,
譯者將在最後標註。
“從前,世界被一個大神所主宰。
他的名字叫:布尼貝爾澤。
大神布尼貝爾澤打敗了自己的母親女神穆因,而成為了世界的主神。
被擊敗的穆因消失,去了不可視領域。
之後大神也有了煩惱,因為世界不是永恆的,萬物都逃不過消逝的命運。
他認為造成這樣是因為受到了母親穆因的詛咒。
為了消除這個詛咒,他想要把穆因完全打倒。
為了找到穆因,大神就必須找到不可視世界的入口。
於是,他把自己的一部分意識抽出,製造了法爾希,作為他的助手。
第一個法爾希叫帕爾斯,帕爾斯的使命是開墾世界尋找入口;
第二個法爾希叫艾特羅,由於失誤,大神創造完艾特羅後發現其樣子和穆因很像,
懼怕如此相貌的大神於是就沒有給她任何能力和使命;
第三個法爾希叫林澤,她的使命是保護大神本體。
創造完三個法爾希後,大神就變成水晶開始永恆沉睡。
另外,大神還給了林澤一個特殊的任務:當時機成熟時喚醒大神。
帕爾斯想要開拓世界尋找入口,於是開始創造法爾希和露西;
林澤想要保護世界,也開始創造法爾希和露西。
而艾特羅什麼也不能做。
孤獨的艾特羅想起了和自己樣子相似的母親,
傷心的她割傷了自己,讓血液流向大地,
自己也消逝於可視世界。
(註:因為三個原初法爾希的靈魂是大神的一部分,
所以他們也可以被稱為大神,所以穆因也是他們的母親了。)
人類誕生於艾特羅流下的血液之中。而這種生物是會生老病死的。
可視世界生物的消逝,不是詛咒,而是規律。
整個世界 ,是可視世界和不可視世界組兩部分平衡組成的。
如果這個平衡被打破的話,世界就會崩壞。
女神穆因自己也不能停止這種規律。
她自己也正在被不可視世界中的混沌所吞噬。
就在最後一刻,艾特羅來到了不可視世界。
在自己完全被混沌吞沒前,女神穆因跟艾特羅說,一定要保持住這個平衡。
但是艾特羅的愚笨讓她沒有理解到女神的話語。
孤獨的艾特羅,對不斷去世的人類心起憐憫。
所以,每當有人死去,她就報以微笑,並且送給活著的人混沌。
人們把艾特羅所贈予的“混沌”稱作“心靈”。
而人們還不知道,這“心靈”可以給他們力量。
之後,人們認為帕爾斯是“全能的支配者”,林澤是“守護神”。
而艾特羅……艾特羅則是死神。
人們生活在世界中,持著混沌(“心靈”)。
因為可視世界中的人們和不可視世界的混沌聯系如此緊密,所以兩個世界的處在了平衡之中。
此時,化為水晶的大神布尼貝爾澤還在永恆地沉睡。
直到永恆終焉的那一刻……”
(由於網上譯名過多,或許下面會出現不同的譯名,
因此以下大多採用這種譯名:
布尼貝爾澤、穆因、法爾希、帕爾斯、林澤、艾特羅、露西。)
1.1.2.神話設定與劇情
1.1.2.1.最終幻想XIII 3部曲
首先,先來說說FF13無印,也就是經常被稱為13-1的作品,
2004年2月,《Final Fantasy XIII》就以「色彩世界」(Colors World)的代號開始開發,
在第一年,總監鳥山求和劇本構思野島一成就開始構思劇情,
野島想出了成為「新的水晶故事」系列根基的水晶神話,其中包括法爾希和露西的兩種概念,鳥山之後以此神話為前提創作了情節。
由此可見,FF13的基礎劇情設定甚至比2004年4月才開始構成的新水晶神話還要早,
可以說13的故事劇情促使了新水晶神話的誕生,
而野島在一開始就已經想到了法希爾和路希的兩種概念。
而這說法也正好對應13-1“對抗命運”為主旨的劇情,
從FF13-1劇情中,
我們可以得知與神話相關的核心劇情有兩個,
一是“以大量生命死亡來打開不可視世界”,
一是“法爾希創造法爾希,以及法爾希與露西的關係”,
正是這兩種概念,才讓Lightning一行人踏上旅程的。
而也是本作的另一個重點,就是,
“下界的帕爾斯和繭的林澤之間的關係”,
但到13後期基本也就沒有帕爾斯的劇情,因此暫且不提。
之後FF13-2的劇情中,
Lightning一行人因艾特羅的憐憫,由水晶當中變回來,
但因時間悖論,Lightning被混沌捲進了英烈祠,
最終結局中,虛弱的艾特羅因角色們的行爲而消逝,
也因此不可視世界打開,由此將此世界導向毀滅的境界。
可見13-2與神話相關的有兩個,
一是“女神艾特羅的憐憫”,
一是“説明混沌是能破壞時間軸的暗能量”。
之後到雷光歸來的劇情,
因為打中文字比較麻煩,所以我之後簡稱它爲13-3,
由於不可視世界之門已經打開,布尼貝爾澤的三個法爾希已經不需要了,
制作團隊也開發團隊認為《Final Fantasy XIII》中「露西」和「法爾希」等陌生概念和術語太難理解,
故沒有在續作中使用它們。
因此這作劇情比較簡單,
主要就是討論“神不懂人心”,
因此主要與神話相關的神明就衹有“布尼貝爾澤”。
也就是XIII除了“穆因”的神明,基本都有涉及,
13-1主要説守護繭的林澤,
13-2主要説憐憫兩人的艾特羅,
13-3主要説不懂人心的布尼貝爾澤。
1.1.2.2.零式
遊戲構思在2005年已經存在,當時名為「Final Fantasy Agito XIII」並被計劃作為《新的水晶故事 Final Fantasy》系列內的作品之一。
2011年1月18日,在日本東京遊戲首次公開,名稱從「Final Fantasy Agito XIII」改為「Final Fantasy 零式」。
零式與神話有關的劇情有兩個,
一是“帕爾斯利用4水晶,建設文明,再以水晶的露西持續四國戰爭,以爭取時間以靈魂精煉的方式制作出Agito,打開不可視世界大門”,
一是“林澤在世界統一、失去鬥爭後,使用作為法爾希的萬魔殿來清洗人類,打開不可視世界大門”。
於是兩神就將此實驗進行六億次,直至迎來零式的結局。
根據零式的U本問答所指:
“Q4:根据无名之书,本作中也和FF13一样,最终没能开启通向不可视世界的门,在这之后,徘徊于世界的谜之假面还会继续尝试寻找门吗?
A4:谜之假面与阿莱西娅协力(契约),以他自己的办法寻找通往不可视世界的门,被中断后陷入了类似睡眠的状态。因为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如果出现某种契机,可能会再次开始寻找门,但要等到何时尚未知。”
而在零式劇情中也可以看出,主要就是圍繞帕爾斯的法爾希(水晶)所引發的“世界戰爭”,
由此帶出“人有自由選擇權利,由此來開拓未來”的主旨,
因此零式的主要提及神明是“帕爾斯”。
1.1.2.3.FF15
據我所知,FF15的劇情已經脫離新水晶神話,
它獨自擁有著“六神二十四使神話”的世界觀,
因此新水晶神話的諸神未有在此登場。
1.2.內容與作者
根據2006年的電擊訪談,
2004年4月起,遊戲劇本作者野島一成以約一年時間構建「新的水晶故事」系列的原始神話,
其創作過程得到來自遊戲製作人橋本真司、北瀨佳範、鳥山求、野村哲也與田畑端的各種創意,
野島以一本書來闡釋這個神話,詳細解釋諸如神、fal'Cie、L'CIE等概念。
據北瀨佳范所言,各作品的導演在創作遊戲時可以自由詮釋基本的神話故事概念,
比如鳥山求在構思《Final Fantasy XIII》的故事時將其設定為主要圍繞神話中的神靈,而田畑端和野村哲也則決定將神話作為他們各自遊戲世界故事的基礎。
如果真的按北瀨佳範的說法,也就是鳥山求、田畑端和野村哲也各自提供了新水晶神話的主體部分,
姑且先不理會傳聞中的《最終幻想 Haeresis XIII》,
北瀨佳範指出:其中鳥山求的FF13劇情主體是神話,
而田畑的零式和野村的V13則是以該“神話”作為其故事的基礎。
新水晶神話的諸神有其創作的意義和目的,
只要將其本質分析出來,就可以找出其存在的目的,
簡單而言,只要對13和零式的神話相關劇情進行解讀,
應該就能找出野村哲也本來所創作的組成部分。
1.2.1.可視與不可視
歸根究底,構成一個劇本最基本的元素就是“出現矛盾”和“解決矛盾”兩點。
從13和零式正編故事中,有一個劇情是兩者共通的,
那就是“透過清洗人類,由此打開不可視世界的大門”,
因此新神晶神話最需要的就是“可視”和“不可視”的矛盾,
由此就需要“穆因”和“布尼貝爾澤”的兩神矛盾。
兩神在“萬物消亡”這點有著不同的理解,
而這種矛盾正能解釋之後三神的行為,
以及達成13及零式故事中一切矛盾的起因,
“穆因”和“布尼貝爾澤”可能正是因此而被創作出來的。
1.2.2.帕爾斯與林澤
根據島山在13 U本所指:
“只不过,从我的角度来说,理解为“凭借超越常理的思念之力突破了难关”也可以哦。关于法尔希和露希,有非常多繁琐而细微的设定,但是这回就不管理解为碰巧主义还是奇迹啥的都行,只要有坚信的东西就一定能改变一切,这是整部作品中最想要传达的一个信息。”
而從13正編的故事中,可以得知故事的關鍵詞是“堅信”與“改變”,
因此結局正是“脫離神的守護,由人類去開拓未知的世界”,
因此有着繭守護着人民,禁錮着人們,
也有下界的廣闊自然,
由此凸顯出這種“井底之蛙”的處境,
這正是13所需要的,因此有“守護”之神林澤,以及作爲“神對人的束縛”的露西概念,
最後衹要在結局否定“神的守護”,達到“改變”就行了。
再加上,13本編未有太多“帕爾斯”的描述,
而野島在一開始指出,已經想到了法希爾和露西的兩種概念,
所以可能在神話的最初衹有林澤一個法希爾,是並沒有負責“開拓”的帕爾斯的,
而帕爾斯是在新水晶神話出現後再加上去的。
而零式的主要舞台則是“戰爭”,
因爲有戰爭才能有零班發揮的場合,
因此在世界觀設定上必須有至少兩個大國家因某種原因來爆發戰爭,
因此創作出“開拓”文明之神,帕爾斯,來操控四個國家水晶來互相攻擊。
而零式另一重點便是“無限輪回”,
所以需要兩個法希爾來進行這個劇情,
因此帕爾斯的存在更爲重要。
根據零式的U本所指:
“原本的阿莱西娅是会做出不带感情的回应的。虽然对0组的12人装作温柔的母亲,但这实际上是因为从过去的经验中了解到如此做法能够增强灵魂。然而,在得出了要把Oriens这个她反复进行相同实验的的地方舍弃的结论的那一刻,本以为只是装出来的母性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这么一种感觉。”
而從零式劇情可以看出,其關鍵詞是“選擇”與“引路”,
“否定神的文明開拓與規則,由人類去選擇如何去開拓屬於人類的未來”的主旨,
所以一開頭也就有“忘卻死去的人的記憶”和“水晶賜予資源文明”這兩點,
最終帕爾斯承認了零班的選擇,放棄了實驗,
由零班作為引路的燈火,
Rem和Machina也否定了神明所立下規則,不依靠神明去作出自由的選擇了。
13和零式都有所謂“神明的守護”,
林澤最終遭受背叛,
帕爾斯則自動放棄了實驗,
可見兩位神明的意識,即使有著同樣的目的,其最後的選擇也是不盡相同的。
1.2.3.艾特羅與布尼貝爾澤
新水晶神話於2005年完成,
FF13於2009年12月發售。
而按鳥山求所指,《Final Fantasy XIII-2》大概在2010年三四月開始開發,耗時至少約一年半,
鳥山最初構思的情節並非《Final Fantasy XIII》後傳,而是發生在情節900年後,
13-2 U本亦指出編劇渡邊大佑考慮如何在續作中繼續敘事。
根據以上的説法,
也就是證明在13本編後,本來應該是沒有續作的,
因此在13-2及13-3中提及艾特羅與布尼貝爾澤衹是對神話設定的再運用,而不是本意。
但同時也側面證明了13-2和13-3所提及的神話設定是沒有超越新水晶神話的設定,
仍然處於神話體系之內。
1.2.4.小總結
根據零式U本所指:
“Q1:根据无名之书,这个世界是个无限的螺旋,由两位御灵看护,分别为“连接帕尔斯之物”与“连接林泽之物”。OP动画中看护螺旋的Diva与帕尔斯和林泽是同一的吗?
A1:虽然不是帕尔斯和林泽本尊,但是与其有联系的存在(与其临近的上位法尔希)。神可以造神,从而生出像树形图般扩展开来的各种各样的世界(FF13、零式、FF13Versus这些世界)。在这树形图中的神就是Diva。”
在零式中提出了造神的樹形圖的概念可以這樣理解,
也就是世界觀是三作是同一個神話宇宙,但卻是不同的人類世界,
以13-2為例,當13-2的不可視世界打開的話,不可視世界之門就真的打開了,
共通神話的艾特羅本尊就真的已經死亡了。
然而,
零式製作人田畑端在2013年的粉絲見面會中,
將系列遊戲與其背後的概念比作希臘神話:
遊戲擁有共同主題和神明,但卻是互相毫不相干的故事。
按田畑的這種說法,
就是三作只是共享同一個神話,其實毫不相干,
以13-2為例,當13-2的不可視世界打開的話,就只有13-2的不可視世界之門打開了,
跟零式的艾特羅與布尼貝爾澤沒有什麼關係。
至於到底是前者還是後者的說法正確呢?
這點交給FF學家去處理,這裡分析的主體還是KH,
我只需要去分析新水晶神話中有關V13的部分來分析KH,
也就是透過剔除鳥山和田畑的部分,來找出神話創作之初野村的想法。
1.3.分離V13新水晶神話
根據levelup的制作人專訪,
野村:“三款遊戲唯一共同的元素就是由一個類似起源性質的神話構成了三個不同的故事。三款遊戲沒有特別關聯的故事、角色或地點,但每個故事背後都是以一場神之戰作為背景的。”
之後野村又在另一訪談補充:
“V13是獨立于FINAL FANTASY XIII的,他們不是前傳或外傳的關係。”
由此可知,V13是獨立於新水晶神話,
即當13-2的不可視世界打開的話,就只有13-2的不可視世界之門打開了,
跟V13的艾特羅與布尼貝爾澤沒有什麼關係。
Versus提出艾特羅的概念是在2008年,
野村在Fami通指出:
“在本作的世界中,有瀕死經歷的人都會獲得魔力,
並能從女神艾特羅統治的死亡國度,預言他人的死亡,
這種力量對使用者有正反雙重影響。”
而且,從Jump Fes 2008的預告片中,也可以看到Noctis和Stella背後散發著死亡之光。
根據2008年的訪談提出:
“Stella的王國,居民信奉名為Etro的死之女神。
在這傳奇的土地上,人們祝福那些死去的人靈魂,並説明他們越過一道門前往來生,
當這道門開啟,靈魂將向光芒之處飛奔,引導他們升入天堂。
據說活著的人只有極少數的人可以看見這道光芒,這是為死去靈魂的庇護之光, Noctis和Stella都聲稱他們見到這光芒。”
“她(Stella)与男主角一样,都能凭空召唤武器,
战斗的时候身后有和男主角对应的金色纹章,
对此FAMI通称“这是象征着宿命的印记。”
这种能力据stella自己形容是“光”的恩赐,
由女神Etro打开死者之国门扉的时候得到的。”
而自此預告之後的預告片,野村也多次在重覆和解讀“艾特羅”這一神明,
在FF13-2推出的2011年,FFV13的預告片中還在說“艾特羅”,
甚至在2013年的FFV13更名為FF15的預告片片頭中,還可見到“Fabula Nova Crystallis”的字樣。
由此可證,即使野村修改過V13的劇本,
13-2,甚至13-3可能都未有對FFV13說的內容及神話體系造成嚴重影響的。
雖然在這2013年的預告片之後、在更換監制之前,
野村曾在一篇的訪談提到:
“Noctis由v13到了XV變得成熟很多,
以及開放世界公路旅行的設定,移除死亡女神艾特羅設定等等。”
但因為之後馬上就換了監制,所以這文不參考這個“最後的V13劇本”。
由此兩點可以推測,
由對13、零式和V13的神話結論,
由以上種種猜測,可得知13的主要神明是“林澤”,
而零式主要神明是“帕爾斯”。
FFV13的主要神明應該就是“艾特羅”。
而剔除了FF13和FF零式所需要的神話部分,
就是野村在最初所創作的神話部分了。
“就在最後一刻,艾特羅來到了不可視世界。
在自己完全被混沌吞沒前,女神穆因跟艾特羅說,一定要保持住這個平衡。
但是艾特羅的愚笨讓她沒有理解到女神的話語。
孤獨的艾特羅,對不斷去世的人類心起憐憫。
所以,每當有人死去,她就報以微笑,並且送給活著的人混沌。
人們把艾特羅所贈予的“混沌”稱作“心靈”。
而人們還不知道,這“心靈”可以給他們力量。
……
人們生活在世界中,持著混沌(“心靈”)。
因為可視世界中的人們和不可視世界的混沌聯系如此緊密,所以兩個世界的處在了平衡之中。”
按北瀨佳範的說法,也就是鳥山求、田畑端和野村哲也各自提供了新水晶神話的主體部分,
而我的猜測就是這一段神話是出自野村的創意,
正如之前我在《hsn報告》指的那樣,
這段神話也很有“野村的風味”,很明顯地繼承了FF7的“光與暗的衝突”和KH的“對心的疑問”兩點。
1.4.V13的主題
野村在《新水晶故事 最終幻想13 3位關鍵人物》中提出
“Versus XIII將展示角色之間充滿“人性”的故事情節。
故事中和我們現在的現實生活有很多相似之處,包括很多生活細節。”
《Tetsuya Nomura on FF Versus XIII - IGN》一文中提及:
“Final Fantasy Versus XIII不同於王國之心,遊戲是比較黑暗的作品,闡述了許多人心醜陋的一面。”
根據186期GS,《業界三巨頭暢談豪華PS3》中描述:
“男主角是所在王國的新一任國王,
其所在的王國是擁有最後一顆水晶,
依舊用劍與魔法維持,由歷代王族保護的國家。
而由於水晶的存在,王國和別國一直處於冷戰時期。
被外界的異文明窺視著的最後的水晶在迎來解凍的時刻,
冷戰也似乎開始隨之結束,主角承擔著保護著這最後的水晶的責任。”
“而逃亡,反叛,對決是這個故事的主題。這個主角是反派人物。”
“Versus在拉丁語時是 "背道而馳" ,英文譯為 "對抗",所有這些都是遊戲主題的一部分。”
從之後野村提出的v13三部曲便可以知道,
第一部主題應該是“逃亡”,
第二部主題應該是“反叛”,
第三部主題應該是“對決”。
而野村將Noctis稱作反派人物,
正恰好也對應我之前在《心·年代紀》中“V13復仇劇”的假説。
“新川 :《 Versus》的主人公與《FF7-AC》中的卡塔修很像,我很喜歡這個角色
野村 : 不過這回可是個壞人。”
1.5.拆解歌曲
既然是讀後感,自然也少不了拆解歌曲的部分,
這裡就先後拆解Somnus和Omnis Lacrima,
當然,也有可能是野村胡亂填詞而已~
1.5.1.Somnus
“God sleeps
And his children start a fire,
Which they cannot extinguish,
and he will never be able to awaken.
Every tragedy divides,
Before our very eyes,
those things which ought to be loved.
And through this endless night,
In despair,
He can see the dawn,
Which will awake him the next morning.”
1.5.1.1.主神沉眠
這首歌共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
“God sleeps
And his children start a fire,
Which they cannot extinguish,
and he will never be able to awaken.”
這裡很明顯就是指的正是,
大神布尼貝爾澤打敗了自己的母親女神穆因,而成為了世界的主神,
被擊敗的穆因消失,去了不可視領域,
為了消除萬物都逃不過消逝的命運的詛咒,
他分裂出多位法爾希,打算打開不可視世界的大門,
創造完三個法爾希後,大神就變成水晶開始永恆沉睡,
直到永恆終焉的那一刻。
1.5.1.2悲劇到來
“Every tragedy divides,
Before our very eyes,
those things which ought to be loved.”
“一切將與他分別,
悲劇會發生在他眼前,都是他所摯愛的人。”
而這歌詞正是呼應我之前所提及的以《哈姆雷特》和《羅密歐與茱麗葉》代入V13的相愛相殺的劇情,
也可證Noctis在V13中後期,隊友瘋狂死亡的說法還是有理的,
可見野村的心理變態。
1.5.1.3.“衪”的覺醒
“And through this endless night,
In despair,
He can see the dawn,
Which will awake him the next morning.”
“然而这黑夜无尽,身处绝望的境地,
他能看到破晓,清晨时分,便是觉醒之时。”
這裡覺醒的“He”又是不是前面所說及的布尼貝爾澤呢?
我覺得不是,
因為從13-3的雷光回歸中,布尼貝爾澤未能理解人心,
他也沒有第二段所謂的:
“一切將與他分別,
悲劇會發生在他眼前,都是他所摯愛的人。”
而且從FF15的結局可以看到,
最後是驅散了星之疾病,世界迎來了黎明,
這個“He”指的應該是Noctis。
1.5.2.Omnis Lacrima
“Dormit deus faciunt
神祇在安眠中转变
Dormit perpetua
无尽死眠
Dormit domine
神明安眠
Nobis caelum som-
在我们的天空之上
Somnus caelum ignosco
沉眠祈求宽恕
Auroram videre potest?
他能看到破晓吗?
Deus dormit in voc suci
安眠中的神衰竭的呼唤
Liberi ini et sabe en pacum
平静的注视着他的孩子们去承担和领会
Mane tempus expergiscendi
清晨时分,便是觉醒之时
Etagen veni omnia dividi
种种别离,伴随前进而来
Icor passit fabris tori alu
猛力重创强敌
yatrae corun dea
女神加护征途
Deus dormit in voc suci
安眠中的神衰竭的呼唤
Liberi ini et sabe en pacum
平静的注视着他的孩子们去承担和领会
Mane tempus expergiscendi
清晨时分,便是觉醒之时
Etagen veni omnia dividi
种种别离,伴随前进而来
Mane tempus expergiscendi
清晨时分,便是觉醒之时
Etagen veni omnia divi ex
从此种种别离,伴随前进而来
Liberi... Et liberi ignem faciunt
孩子们...乃至孩子们创造火焰
Requiensa vide ende!
让生命安息吧!
Omnia sangvinem!
以血洗血!
Omnia sangvinem!
以血洗血!
Deus dormit in voc suci
安眠中的神衰竭的呼唤
Liberi ini et sabe en pacum
平静的注视着他的孩子们去承担和领会
Mane tempus expergiscendi
清晨时分,便是觉醒之时
Icor passit fabris tori alu
猛力重创强敌
yatrae corun dea
女神加护征途
Deus dormit in voc suci
安眠中的神衰竭的呼唤
Liberi ini et sabe en pacum
平静的注视着他的孩子们去承担和领会
Mane tempus expergiscendi
清晨时分,便是觉醒之时
Etagen veni omnia dividi
种种别离,伴随前进而来
Mane tempus expergiscendi
清晨时分,便是觉醒之时
Kyrie eleison!
愿主慈悯!
Kyrie eleison!
愿主慈悯!
Deus dormit in voc suci
安眠中的神衰竭的呼唤
Liberi ini et sabe en pacum
平静的注视着他的孩子们去承担和领会
Mane tempus expergiscendi
清晨时分,便是觉醒之时
Etagen veni omnia dividi
种种别离,伴随前进而来
Kyrie eleison!
愿主慈悯!
Kyrie eleison!
愿主慈悯!
Kyrie eleison!
愿主慈悯!
Kyrie eleison!
愿主慈悯!
Aeterna volutu
永恒结界
deus somnus
神明死眠”
1.5.2.1.沉眠的神
他這首歌太長了,
我就精簡扼要地說一下重要的歌詞。
“Dormit deus faciunt
神祇在安眠中转变
Dormit perpetua
无尽死眠
Dormit domine
神明安眠
Nobis caelum som-
在我们的天空之上”
再次展述了有關“大神布尼貝爾澤創造完三個法爾希後,大神就變成水晶開始永恆沉睡,
直到永恆終焉的那一刻”的神話內容。
1.5.2.2.死亡之光
“Icor passit fabris tori alu
猛力重创强敌
yatrae corun dea
女神加护征途
Deus dormit in voc suci
安眠中的神衰竭的呼唤
Liberi ini et sabe en pacum
平静的注视着他的孩子们去承担和领会
Mane tempus expergiscendi
清晨时分,便是觉醒之时”
這裡說的應該就是艾特羅賜予Noctis和Stella死神之光帶來的力量,
讓他們踏上復仇的旅程。
186期GS,《業界三巨頭暢談豪華PS3》中則這樣去描述:
“雖然Noctis和Stella命中註定在一次甜蜜的相遇中認識,
但是事情的發展將使這兩位年輕男女身處敵對兩方。”
而歌詞中多次重覆,
“Mane tempus expergiscendi
清晨时分,便是觉醒之时”這句台詞,
也正正呼應了Somnus中的
“He can see the dawn,
Which will awake him the next morning.”的這句台詞。
1.5.2.3.以血洗血
“Etagen veni omnia dividi
种种别离,伴随前进而来
Mane tempus expergiscendi
清晨时分,便是觉醒之时
Etagen veni omnia divi ex
从此种种别离,伴随前进而来
Liberi... Et liberi ignem faciunt
孩子们...乃至孩子们创造火焰
Requiensa vide ende!
让生命安息吧!
Omnia sangvinem!
以血洗血!
Omnia sangvinem!
以血洗血!”
“从此种种别离,伴随前进而来。”
這裡應該意指Noctis和Stella得到死亡的力量,
就像《羅密歐與茱麗葉》裡那樣互相仇殺對方家人和朋友,互相殺死對方摯愛的人。
“孩子们...乃至孩子们创造火焰”
根據《PS3獨佔RPG《最終幻想 Versus 13》新情報》一文中指出:
“野村對於這個角色很挑剔,
很可能人們不會喜歡他那類型。
因為通常主角不會有很強的個性一面讓個性和他有衝突的玩家沒有代入感。
所以這些有著強烈個性的角色歸類於邊緣化角色,
但不是這一次。
當他說話,你對他的印象將會有相當大的改變。”
因此推測V13中後段的劇情,
兩國的戰爭因Noctis和Stella 對自己力量的自滿而越演激烈。
“让生命安息吧!
以血洗血!
以血洗血!”
這裡應該就是《哈姆雷特》的場景了,
也就是王子復仇記,以“殺戳”來清洗“殺戳”的罪孽,
而2011年的V13預告中王子也說出:
“我有計劃了,我要十倍奉還。”
由此也凸顯出他復仇心切的想法。
而《PS3獨佔RPG《最終幻想 Versus 13》新情報》的內容正好證明了這個說法,
“’記者問那麼是不是他的聲音將給我們很大的驚喜~
野村說他的聲音的概念還沒最後決定。
如果你對著他現時給你的印象而想著“如果那樣的聲音就太棒了!”
那你最後很可能會想:“他們都幹了什麼!"
所以最好不要對他有什麼先入為主的想法比較好……”
而諷刺的是,
就像FF7和KH那樣,通常對自己所擁有的力量過於自信的人都會被野村獨狠狠地懲罰,
因此,Somnus這樣唱:
“Every tragedy divides,
Before our very eyes,
those things which ought to be loved.”
有趣的是Stella這樣説:
“不論是哪種力量,如果要以他人的生命作爲交換,
一定,會做惡夢的。”
也就是這種由艾特羅給予的力量,應該要以他人的生命作爲交換,
所以王子最後可能因“復仇”而失去一切,包括他的摯愛。
1.5.2.4.祈求寬恕
“Kyrie eleison!
愿主慈悯!
Kyrie eleison!
愿主慈悯!
Kyrie eleison!
愿主慈悯!
Kyrie eleison!
愿主慈悯!”
“Somnus caelum ignosco
沉眠祈求宽恕
Auroram videre potest?
他能看到破晓吗?”
由以上歌詞可以推測:
在得知一切真相的Noctis開始向神乞求憐憫,
那麼他最後的願望有沒有得到回覆呢?
他能看到夜空之後的黎明嗎?
Omnis Lacrima這樣說:
“Aeterna volutu
永恒结界
deus somnus
神明死眠”
或許Noctis就像V13封面的艾特羅畫像那樣,
在不可視世界沉入了沉眠祈求著寬恕,
最終死眠化為水晶,達至永恆的結界。
但Somnus則這樣說:
“And through this endless night,
In despair,
He can see the dawn,
Which will awake him the next morning.”
“然而这黑夜无尽,身处绝望的境地,
他能看到破晓,清晨时分,便是觉醒之时。”
Noctis全名是:Noctis Lucis Caelum,
夜空,光(Lux),天堂(scala ad caelum)
那麼究竟V13的Noctis在最後能不能見到破曉呢?
我不知道啊,
不過看野村這種心理變態的玩法,以及FF15中Noctis的結局,
看來是不會讓他醒過來的了。
然而...
“所有的生命都是由沉眠中降生,
對,你也一樣。”-Ansem,bbs。
1.6.Versus XIII的裡線
對,花費了這麼多文字,
還是沒説到新水晶神話的內容,只是說了表面劇情,
V13的新水晶神話相關內容應該是V13的裡線,
但由於資料過少,也是最難拆解的內容,所以也是非常難以去還原。
然而,
我在序言也這麼說過:
“留點爭議性的東西讓人去思考和討論,
不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嗎?”
所以我決定,繼續Dive in。
按北瀨佳範的說法,也就是鳥山求、田畑端和野村哲也各自提供了新水晶神話的主體部分,
其中鳥山求的FF13劇情主體是神話,而田畑的零式和野村的V13則是以該“神話”作為其故事的基礎,
也就是野村在神話的應用上應該與零式相當相似,
而零式中的黑幕正是帕爾斯和林澤,
所以造成王子復仇計劃的應該是艾特羅。
野村指:
“在本作的世界中,有瀕死經歷的人都會獲得魔力,
並能從女神艾特羅統治的死亡國度,預言他人的死亡,
這種力量對使用者有正反雙重影響。”
而在13-2小說中也曾這麼提及:
“不過神不會因此受到困擾,神可以同時看見及聽見所有發生的事物。
對神來說,這是再熟悉不過的視野,對雷光來說,卻是無法理解的。”
可見V13中Noctis王所看見的視野,或許就是艾特羅的視野。
Stella與Noctis對話也指出:
“女神艾特羅,將會開啓迎接死者的門扉,
這個時候,照亮死者之國的耀眼光茫,將從空中傾瀉而出,
衹有極少數人看過那道光茫,
而那些人,將被死者之國賦予力量。”
“但是,為什麼會有人看得見,有人卻看不見呢?”
“我一直一直在想這之中是否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能看見的意義?”
“是不是我們這些看得見的人有著必須去完成某些事情?”
對,所有問題都收束到這一問題上,
爲什麼艾特羅要這樣做?
艾特羅的目的是?
1.7.艾特羅之謎
“但如果光的傳説衹是故事,那你認爲它代表什麼呢?
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Stella,《Final Fantasy Versus XIII》2009年預告片
Stella別問我,我也不知道,
V13對艾特羅的描述少之有少,
光憑V13那寥寥可數的預告片,已經無法再推敲出什麼了,
因此這裡就需要13-2中對艾特羅的描述了,來重新嘗試理解艾特羅這一個“愚笨”的神明了。
1.7.1.渴望父愛
“第二個法爾希叫艾特羅,由於失誤,大神創造完艾特羅後發現其樣子和穆因很像,
懼怕如此相貌的大神於是就沒有給她任何能力和使命;
……
帕爾斯想要開拓世界尋找入口,於是開始創造法爾希和露西;
林澤想要保護世界,也開始創造法爾希和露西。
而艾特羅什麼也不能做。”
而13-2的小說借由雷光之口說出:
“艾特羅也期盼父神將祂的力量分予祂,那種可以像父神一樣創造新生命的力量。
但唯有艾特羅沒有得到,這讓祂對布涅貝哲感到困惑,為什麼單單遺落了祂。
因為法爾希並不被賦予情感,艾特羅無法理解人類因憤怒或痛苦而引起爭鬥與紛爭。
加上祂沒有被賦予力量,因此,一開始,祂只做一個歷史的旁觀者。”
艾特羅期盼父神(父親)給予她力量,但她沒有得到,
她不能理解,感到困惑。
“孤獨的艾特羅想起了和自己樣子相似的母親,
傷心的她割傷了自己,讓血液流向大地,
自己也消逝於可視世界。”
13-2小說這樣去解釋:
“於是,沒有力量的艾特羅只能嘗試模仿法爾希誕生的方式
---透過傷害自己,讓自己流血,試著創造類似法爾希的生命。
她思考著,假如祂們其他的力量可以創造出新的路希,
那自己的血應該也可以創造出不一樣的生命吧?
並藉此希望可以像林澤及脈衝一樣,獲得父神布涅貝哲的注意,改變現狀也不一定。”
因此,在神話中說及艾特羅的自殺,
其實也只是因為這個小女孩希望獲得父親的注意而已,
祂(她)或許只是希望父神(父親)看她一眼而已。
所以13-2的Lightning那樣說:
“「我懂了……你只是感到寂寞吧?......
想要受到祂的關注,就像林澤和脈衝一樣。
我也看到了,能夠理解當時感受到的是什麼,
那種像是在用刀在身上留下傷口般的悲傷,而胸口的痛楚則像是要將自己撕碎一般痛苦。
你……雖然凌駕於人類之上,卻無法理解這些。
如果你是人類的話,很容易就可以理解了吧。」”
可是“愚笨”的、沒有情感的小女孩,
衪(她)始終沒有理解何謂情感。
“直到布涅貝哲進入沉眠之前,艾特羅都沒有停止傷害自己。
儘管沒有情感的祂無法解釋自己為何堅持如此做的理由……。”
1.7.2.無節制的愛
那為什麼艾特羅要在V13世界中做出:
“有瀕死經歷的人都會獲得魔力,
並能從女神艾特羅統治的死亡國度,預言他人的死亡,
這種力量對使用者有正反雙重影響。”
從而令Noctis和Stella獲得看見死神之光的力量?
而根據FF13-2中小說所指:
“人們總說女神艾特羅為人類投注了太多的愛,是位愚笨的神明。
也許艾特羅不斷給予人們祝福的行為,只是單純的同情與例行公事。
有時,女神認為施予的是祝福,在凡人的眼中,卻是比死亡還要殘酷的痛苦折磨。”
“這一切悲劇性的結果更加證明了,女神艾特羅只是一名愚笨的神明,
只因為祂太輕率的注入了自己對人類的愛。”
“無論女神造就的結果是好是壞,他依然不放棄給予人們救贖的希望。”
“因為祂堅信,能與同伴在一起活著一定是件快樂的事情。”
艾特羅相當“愚笨”,未能理解人類“情感”的複雜性,
而且祂是仁慈的,毫無節制地向人類注入無限的愛,
祂認為人類的死亡是不必要的,這規律是錯誤的,
因此,
“孤獨的艾特羅,對不斷去世的人類心起憐憫。
所以,每當有人死去,她就報以微笑,並且送給活著的人混沌。”
然而,在13-2的凱厄斯和15的艾汀的例子下,也足以證明:
“女神認為施予的是祝福,在凡人的眼中,卻是比死亡還要殘酷的痛苦折磨。”
對,艾特羅就是這麼愚笨,
祂愛著人類,為了這樣,祂讓部分人失去了“死亡”這一命運,
祂把人類最恐懼的事情給排除了,
“艾特羅……竟然將人類視為如此珍視的存在。
祂無法忽視任何人對祂的呼救、那些喊著”我不想死” 的聲音,無論這個人是否有犯錯。”
“艾特羅每次見到女孩的靈魂出現,
便會想辦法再將她送回。
因為祂堅信,能與同伴在一起活著一定是件快樂的事情。”
或許艾特羅只是希望經歷過瀕死體驗的Noctis和Stella與同伴一起活著而已,
祂不希望他們死去,
但是,祂未能理解人類“心靈”的複雜性,
祂賜予這種力量被兩人誤用在復仇上了。
艾特羅錯了嗎?
祂只是想讓人類幸福快樂而已。
Noctis錯了嗎?
他只是為了祖國去使用自己的力量去復仇而已。
那這齣“相愛相殺”的復仇劇到底是誰的錯?
這裡就引用下V13的2008年預告中,最後出現的那一句作總結:
“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 William Shakespeare.
這是英國大劇作家莎士比亞其中一句名言,
譯作中文則是:「世間本無善惡,端看個人想法。」
當然,最有趣的是,
這名言的後半句也在KH3出現了,
正因為這樣才引發我對V13的分析,
不過這也是與這章無關的別話了。
1.7.3.何謂“混沌”
“就在最後一刻,艾特羅來到了不可視世界。
在自己完全被混沌吞沒前,女神穆因跟艾特羅說,一定要保持住這個平衡。
但是艾特羅的愚笨讓她沒有理解到女神的話語。”
這裡額外帶出了另一個問題,
為什麼穆因要艾特羅保持可視與不可視的平衡?
又要如何保持雙方的平衡?
“孤獨的艾特羅,對不斷去世的人類心起憐憫。
所以,每當有人死去,她就報以微笑,並且送給活著的人混沌。
人們把艾特羅所贈予的“混沌”稱作“心靈”。
而人們還不知道,這“心靈”可以給他們力量。
……
人們生活在世界中,持著混沌(“心靈”)。
因為可視世界中的人們和不可視世界的混沌聯系如此緊密,所以兩個世界的處在了平衡之中。”
神話中將混沌視作人類的“心靈”,
正因為人類擁有著心靈,才讓可視和不可視世界處於平衡之中,
而13-2則是這樣描述:
“無論女神造就的結果是好是壞,他依然不放棄給予人們救贖的希望。
儘管在贈予的過程中,渾沌藉由女神的門扉流入了可視世界,
祂必須以自己的力量阻止渾沌入侵。
若混沌侵入了可視世界,不論是人類或是其他一切生命,所有我們熟知的一切都會被混沌給摧毀。
艾特羅嘗試以自己的力量阻止並抹除這一切,雖然這麼做會撕裂可視世界與不可視世界間的界線。
祂仍舊想要保護人類。”
在FF13-3,混沌的確侵入了可視世界,
不論是人類或是其他一切生命,
所有熟知的一切都被混沌給摧毀了,
正因為失去了“可視”與“不可視”的界線,因此也不再需要“生死”這一概念。
如果混沌真的如神話所說的那樣,就是人的心靈的話,
那麼,
帕爾斯在FF零式中承認持有“混沌”的人類作出的選擇,屈服於混沌之下,
林澤在FF13中被擁有強大“混沌”的人類殺死了,敗給混沌之下,
艾特羅在FF13-2中,哀嘆著痛苦,像瘋了一樣實現人類的願望,決定向人類賜予最後的“混沌”,
布尼貝爾澤在FF13-3(LR),恐懼著“混沌”,否定著“混沌”,畏懼著“生老病死”的規律,最終死於眾人的“混沌”(心靈)手上。
而作為母神的穆因,自然也不用說,在不可視的世界被“混沌”所吞噬。
或許對於神明而言,“心靈”就像是電腦系統中的Bug一樣,
是不穩定的變數,需要根除的東西,
但不懂情感的五柱神明最終都輸給了人類的“心靈”,
猶如機械般的神明最終也沒能理解到,這“心靈”(混沌)可以給予人類弒神的力量。
神明所擁有的力量是有限的,
但人類所擁有的力量卻是無限的,
正正因為人類是這麼的渺小,
正正因為有著恐懼、痛苦、衰老和愛,
正因為人類的“混沌”,
人類才會堅信,人類才會開拓,
人類才會抵抗,人類才會前進,
人類才能達成“弒神”,
無論是13的3部曲、還是零式,甚至是15,都已經反覆地在證明這一點了。
正如Lightning在13-2小說所說的那樣:
“假如艾特羅是人類的話,
祂便可以理解這是什麼樣的感受,但是祂不是……
沒有情感的祂,是連悲傷都感受不到的。
祂無法知道自己需要做的,並不是流血,而只是像個孩子般放聲大哭……”
然而,
神明們最終也沒能理解“混沌”,真的是這樣嗎?
Omnis Lacrima的意思是“每一滴眼淚”,
或許在V13中,艾特羅借由Noctis的復仇劇成功理解了所謂的“心靈”(混沌),
最終理解了悲傷,像個孩子般放聲大哭,
然後像Logo上的那個她一樣,迎來了永遠的安眠。
1.8小總結
野村期望《Final Fantasy XV》和他輕快的王國之心系列反差強烈,
他稱此乃他「對極端的愛」,並解釋稱此路線貼合他的個人趣向,
全然不同於過去製作人要求他之所為。
而北瀨跟野村在訪談中則這樣説:
“野村:現在的大綱真是很讓人悲痛的。
該說是羈絆是與痛楚同在好呢,感覺上是故事本身是可以稱為 悲劇的,
看起來要做成沒啥意思的遊戲了,所以覺得不加點色調進去就麻煩了。
就我自身來 說,比起描寫愛情,我更願意描寫友情,
所以是將這方面作為主要內容的。
雖然這不等於說沒有女性角色,但主軸還是羈絆伴隨著痛苦的故事。
北瀨:剛才也說過,FFVersusXIII是要挑戰有編號的本傳很去難做的內容。
這是種冒險。
是去實現至今為止自己想做而沒能做到的事情的舞台。
我覺得做出結局讓人帶有遺憾的遊戲也不錯。
有爽快感的結局是一方面,但留有遺憾的方式應該也行得通吧。”
野村的想法十有八九是向“悲劇”的方向狂奔的,
但以上分析反正也只是我個人的妄想,幻想還是自由的,
雖然是比較任性,但我還是喜歡像KH這樣溫柔的結局。
一切正如野村在KH3 U本所說:
“未曾發售的作品,誰也不知道當中的內容。”
一切正如V13的預告片中文字:
“真實的姿態,尚隱於長眠之中。”
作者無法去敘述的故事,
就算讓凡人隨意去幻想,那也不算是太大的罪過,
所以,我心中的V13劇本也已經敘述完畢了。
2.再述紅眼論
奇怪,為什麼我要花這麼多文字去腦補V13劇情啊?
恐怕是人類惡屬性影響到我了,
我不是FF粉,也沒有等十年,也不是V13粉啊,
我可是華人圈自封第一KH黑,
那麼來回歸KH,並嘗試用上面所得出的結論去代入KH系列吧。
首先是再述【空論篇】的紅眼論。
根據186期GS,《業界三巨頭暢談豪華PS3》:
“男主角(Noctis)是為了隱藏真正的自己而進行戰鬥,
並且跟自己的右眼有很大關係。
男主角情緒激動的時候的右眼將變成紅色,進入暴走狀態。”
這裡有兩點,
一是右眼變成紅色,
從我們的角度可以見到Yozora左眼是紅色。
一是暴走狀態,
正如野村訪談所指,
“关于rage form:
与kh2的anti form具有类似特性,但是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anti form是坠入黑暗的索拉,rage form是被愤怒支配处于失控状态的索拉。”
而15的王都名叫Insomnia,
這是拉丁文的失眠,
根據維基百科,
失眠是一種不容易自然地進入睡眠狀態的症狀,
失眠一般會伴隨著白天精神不佳、嗜睡、易怒、或是抑鬱等症狀。
對,又是憤怒,負之感情,
負之感情所產生的怪物,Unversed,
又是紅瞳。
“女主角和男主角貌似是很早就相識的關係,
而戰鬥的時候瞳孔和男主角一樣會改變顏色,
女主角瞳孔進入戰鬥狀態的改變順序是:褐色-紫色。
男主角則是:茶色-紅色。
男主角戰鬥時候背後的紋章是藍色,女主角是紅色。”
而Yozora的瞳孔是一隻藍眼,一隻紅眼,
那麼混合了紅藍兩色的Yozora又是不是代表了什麼?
嗯,或許只是巧合。
3.“混沌”與“心”
在新水晶神話中,
神明將“混沌”稱作“心靈”,
這正正也呼應了KH的對心的探討,
而神明們就像是Nobody們那樣,不懂人心卻嘗試理解人心、嘲諷情感的存在,
最終也類似在《hsn報告》所提出的“死亡本能”那樣,打算重修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野村首次出現“混沌”這詞是在FF7 DC,
“最後在同伴們的幫助下,文森進入了混沌,與純白的帝王展開最後決戰。”
而在13-2中,
他們稱“混沌”是“破壞時間軸的暗力量”,
而這裡也與KH相呼應,
KH3中指出“人捨棄肉體後才能穿越時間”,
而在舊機關成員人偶的組成部分正是“穿越時間而來心”,
也就是說心是可以穿越時間的,
而KH3 Sora更是借用覺醒之力破壞了時間軸。
那麼,是不是可以肯定新水晶的混沌=KH的心呢?
我覺得不也盡是,
起碼我未見到KH出現FF13-3那樣的混沌之海,
所以這點我還是有保留的。
4.睡眠與死亡
終於說到正題了,前面的居然只是前言,
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了。
“加藤:玉座的那個房間呈現淺瀨的狀態真奇怪。水晶也用文字說明了“處於沉眠”的狀態。這是故事的核心部分?
野村:是的,很重要的一點。水晶神話中VERSUS 13是以“ 眠”為重要關鍵詞的一作。”
Chirithy:“沉眠與死亡前夕其實緊緊相依,這裡和甦醒園地相連喔。”
在上文我已經寫過不知多少遍“睡眠”和“死亡”了,
那要如何理解這裡Chirithy所說的話,
睡眠和死亡,兩者又有什麼關係?
這裡就不得不借用V13中的有關部分來分析了。
4.1.Somnus
對,又是萬惡之始的Somnus,
Somnus是拉丁文中的睡眠,
同時也對應了其中一名羅馬神明—松拿士(Somnus)。
4.1.1.睡眠之神
對神話有一定認識的人都知道,
由於當時羅馬化的趨勢,希臘神話由於羅馬化也出現了名字的變更,
所以松拿士(Somnus)就是希臘神話的許普諾斯(希臘語:Ύπνος),
他是居於冥府中的睡神,被人視為將“睡眠”這一概念人格化的象徵。
論其與“死亡”相關的起源,應該是來自斯巴達文化中“安眠中迎來死亡”的概念,
另有一說是許普諾斯本是死神的溫柔面,
後來加入了德國本地文化中“Sandmen”這一類睡魔的概念,才變成了睡眠之神。
因此,在希臘神話中,
睡眠之神的許普諾斯的攣生兄弟正是死亡之神的塔那托斯,
而祂們都是黑夜女神倪克斯的兒子。
(母親跟哥哥兩位神明在之後會再詳細提及。)
許普諾斯與兄弟塔那托斯一起生活於冥府的地底,
每當母親倪克斯令世界落入黑夜之時,
祂們吩咐從者到大地上誘使人類入睡,
之後兄弟二人就會悄悄地走近塵世的人。
與冷酷和殘暴的塔那托斯不同,
許普諾斯的性格較為溫柔,是對人類友好的神,
所以往往在人的死亡之際,給予其恆久的睡眠,
而他的催眠术,是人神皆不能相拒的。
許普諾斯從特徵上都與艾特羅有很多相似的部分,
尤其是對人類友好的部分,
而許普諾斯的“往往在人的死亡之際,給予其恆久的睡眠”,
也剛好對應上“Omnis Lacrima中“永恒结界,神明死眠”的歌詞。
4.1.1.1.夢神
睡眠之神則有著三種兒子,他們都是夢神,
分別是司掌「野獸姿態的夢」的伊刻羅斯,
司掌「物體形態的夢」的方塔蘇斯,
司掌「人類姿態的夢」的摩耳甫斯,
這三人出沒於萬物的睡夢之中,並分別能化成人形、動物及沒有生命的物體。
這裡則大概呼應了Dream Eater,
Dream Eater是「野獸姿態的夢」,
沉睡的世界則是「物體形態的夢」,
「人類姿態的夢」就很明顯是Riku了。
4.1.2.塔那托斯
那麼說了睡眠,那自然也不得不談及死亡之神,
塔那托斯,又譯桑納托斯(θάνατος / Thanatos),
是希臘神話中的死神,羅馬神話中又稱為Mors。
名字正是拉丁文中的“死亡”,
他是居於冥府中的死神,被人視為將“死亡”這一概念人格化的象徵,
另有一說是,他是厄洛斯(即羅馬神話中的邱比特)的分身,
這裡也體現了類似印度教濕婆的“一神多面”的神學概念。
塔那托斯是個美少年,住在冥府,司掌死亡的神,
擁有著鐵之心臟和青銅之心的無情死神。
祂守衛著死亡之門,
當人將死之際,死亡之神塔納托斯將會降臨,
祂會從死者的頭上剪下一綹頭髮,作為該死者已死之憑證,
英雄之魂由荷米斯引導,凡人之魂則由塔那托斯引導。
亡者到了冥界會被要求喝下遺忘河的河水,以忘卻塵世間的事,
另有一說是冥府的遺忘河被人格化後,成為遺忘的女神麗息,
成爲了塔那托斯的妹妹。
塔那托斯這裡牽扯出兩個關鍵詞,
“忘卻”和“Thanatos”。
“三途川”、“奈何橋”和“遺忘河”這三種民間信仰又代表了什麼?
“忘卻”與“死亡”又有什麼關係?
這一點我放在第四章再進一步分析。
另一個關鍵詞,“Thanatos”,
那正是塔那托斯的英文名字,
但同時也代表了弗洛伊德提出的哲學觀點,
對,正是我在《hsn報告》所提及的死亡本能。
“死亡本能是毀滅自身存在的行爲,
是對返回到無機生命的渴望,
在那裡所有的欲望都會得到滿足,
也是對逃離紛爭與折磨的渴望。
這觀點表明了在欲望深處,
要麽自我毀滅,要麽神化自我,
也就是成神的過程。”
而這點我會放在第六章再詳述。
4.1.3.小總結
這裡以兩位神明的關係,
解釋了Chirithy所說的:“沉眠與死亡前夕其實緊緊相依,這裡和甦醒園地相連喔。”
而Chirithy也指出當肉體和心都皆已消滅的話,就不會停駐在The Final World了。
而野村也曾在BBS U本這樣說:
“野村:如果他们能够被唤醒,他们将会被带回到这个世界来,
所以这就是“从睡眠中诞生”的含义。
贤者ansem就是在说这一可能性。
aqua也已经不在光之世界了,所以她可能也会从睡眠中诞生。”
也就是說Aqua墮落於暗之世界的狀態就是“沉眠”的狀態,
因此Sora需要學習覺醒之力,來把他們“喚醒”。
而DDD也證明了當Sora沉睡時,他的心是已經位於暗之深淵,
再加上V13中艾特羅對有瀕死經驗的Noctis和Stella賜予力量,
是不是代表了“沉睡”就是“心的消滅”前夕呢?
野村在KH3 U本這樣說:
“濒临死亡的人会到达的世界,跟觉醒庭园相连。
之前觉醒庭园一直被用来表现心里的状态,描写成黑暗空间里的彩色玻璃。
这次则是表现得更加具体,把终结世界设定为人各自内心的入口。
游戏里也说过「沉睡是跟死紧密相连的」,内心陷入沉睡状态后就会来到觉醒庭园,再继续往前走就是本作的终结世界。”
5.再論同調顯現
5.1.大地的盡頭
5.1.1.至福樂土與塔耳塔羅斯
上面雖然說了這麼多,
但其實還是沒說清希臘神話中對“死亡”的說法,
那這裡就順便說一下。
希臘人相信在人死後,靈魂會脫離軀體,但依然採取著生前的模樣,並且被送到通往至冥府(Hades)的入口。
冥界,或冥府,在希臘神話中,是人類在死後的靈魂所去的另一個世界,
在冥界生活的神和靈魂統稱克托尼俄斯,
類似於中國民間信仰中的陰間,此處也是古希臘人原有的來世觀的信仰內涵。
關於冥府的描述是祂位在大洋的邊界或者是地底下的最深處或者是大地的盡頭,
它與奧林匹斯山的光輝明亮相對照之下這裡是被認定為幽闇之處,並且是亡者國度那裡是與神之國度相對應的世界,
冥府對於活著的人而言是無形與看不見的空間,並且祂是獨自為死者所設立的。
在冥府一個岔路口上,三名法官將決定靈魂往哪裡遣送:
善良且道德正直的人將允許進入至福樂土(一個陽光永遠照耀,並且舒適的地方);
但在世為惡者則必須打入地獄(塔耳塔羅斯)接受嚴厲懲罰;
而當冥府法官無法審定者,靈魂則被送往水仙平原。
在地獄中,只要是褻瀆神明者必遭受嚴重的懲罰,
此處是一幽暗空間,設想其處在要遠遠低於大地的空間,
好比從天界到大地般的距離,
“塔耳塔羅斯也就是冥界的最底層,而復仇女神則是住在比塔爾塔羅斯再上面一點的冥界。”
也就是,塔耳塔羅斯是整個神話中的最底層的地方。
至福樂土,在英文的文獻中有使用Elysium,並且英文也常常名之為Elysian Fields或者Elysian
Plain。
希臘神話中,Elysium最初就是表示樂土的意思,
這樂土的宗教觀是傳自米諾斯宗教(Minoan religion)。
(米諾斯宗教又是另一個東西,我留在第五章再說。)
從荷馬的著作中的描述,至福樂土是一個完美又幸福的國度,祂位於大地的盡頭,
在大洋河(或譯為俄刻阿諾斯河)的河岸。
5.1.2.終末世界
“我是Sora,終末世界是什麼樣的地方?”
“就是盡頭的意思。”
“嗯,若身心明明都已經走到了盡頭,卻還沒有消失,就會來到終末世界。”
這裡的“盡頭”與上文的“大地的盡頭”不謀而合。
“這裡原本是只有心能夠抵達的世界。”
按13-2對不可視世界的描述:
“之後,陸續有新的「其他東西」飄入了英烈祠,那些是林澤後來創造的其他人類。
但是這些人類的靈魂與心進入這裡之後,很快的就都被渾沌吞噬,迅速的消失。”
而The Final World也與不可視世界有點相似,
野村在KH3 U本這樣說:
“濒临死亡的人会到达的世界,跟觉醒庭园相连。”
而從劇情中,也可以得知是終末世界的星星們都是因為,
身心明明都已經走到了盡頭,卻還沒有消失,才來到終末世界,
他們都在等待著與他人的心之連繫斷開,
忘卻所有與他人連繫與痛苦,再進入真正的消亡,
也就類似KH宇宙的胃袋。
如果以希臘神話代入KH宇宙的話,
終末世界就像是善良且道德正直的人將允許進入至福樂土
(一個陽光永遠照耀,並且舒適的地方)。
5.1.3.二層空間-澀谷
Yozora影片中的世界是新宿和澀谷,這點我相信大家已經有共識了,
不需要我再拿Google地圖來證明了。
那麼,倘若終末世界是至褔樂土,Yozora的世界就是在世為惡者必須打入的地獄(塔耳塔羅斯),
接受嚴厲懲罰。
可能這裡就有人問了,
為什麼Sora是惡者?
希臘神話,在地獄中,只要是褻瀆神明者必遭受嚴重的懲罰,
“因为觉醒之力本来是「让沉睡的心恢复原状的力量」,
但索拉用它强行恢复同伴们正要消失的心,使得事实被改写,创造出了特异点。
这次改写令索拉一行人全军覆没的时间轴变成「从未存在过」。”
Sora這樣誤用覺醒之力,讓時間倒流,把時間軸重新改寫,
成為了特異點,改寫了歷史,
也就是歷史的邏輯出現了問題和悖論,前言不對後語,
不懲罰Sora是不行的了,
所以為了讓故事繼續下去,作為歷史中的Bug,Sora也就不得不消失了。
而希臘神話對塔耳塔羅斯的描述是:
“塔耳塔羅斯也就是冥界的最底層。”
也即是Darkness of darkness,暗之深淵。
如果Yozora的世界真的和終末世界是相對應的話,
那麼,在KH宇宙胃袋中的Sora也有點危險了,
因為13-2小說這樣說:
“之後,陸續有新的「其他東西」飄入了英烈祠,那些是林澤後來創造的其他人類。
但是這些人類的靈魂與心進入這裡之後,很快的就都被渾沌吞噬,迅速的消失。”
5.1.4.二層空間-新宿
這裡補充一下之前的論點,
雖然我在【空論篇】中將Sora和Riku在隱藏影片中到達的世界視作同一個,
但事實上是可以視作:Sora去了澀谷,Riku去了新宿,
當然也可以概括成一整個東京來看,
但也可以像DDD那樣視作“夢”和“夢中夢”兩個世界也可以的。
而如果代入以上的希臘神話,
當冥府法官無法審定其善惡者,靈魂則被送往水仙平原。
也就是Riku更有可能是傳送到另一個KH地獄。
5.2.KH死神遊戲
5.2.1.噪音
而說到死後世界和澀谷的104,
就更不得不提到《這個美妙的世界》。
Union Cross中的劇情指出:
“布雷恩:要是能明确得到就很不错了……
那个像块噪音的现象,这里明明是现实的世界,却发生了数据世界中才会有的现象。
有趣的是,Brain將Bug稱作“噪音”,。
而根據《這個美妙的世界》維基百科的內容:
“UG經常出現叫做「噪音」的生物,
他們會受到負面情緒的吸引。
為完成死神的任務,
玩家要經常通過「消除」負面情緒的方法來擊敗噪音。
然而噪音同時存在於兩個「空間」,
只有兩個參賽者從兩個空間同時攻擊才能消滅噪音;
也就是說,兩名參賽者需要結成契約才能生存。”
而在《這個美妙的世界》的隱藏報告也指出:
“游戏中存在不同种类的噪音,
噪音没有意识,
只有增殖的本能,即追求并捕获灵魂,
这就是它们袭击参赛者以及纠缠RG人类的原因,
被噪音消耗的灵魂将会永远消失。”
“因此,RG的人類在驅除附體的噪音後,
絕大多數場合,會出現精神高漲等好轉反應。
參賽者或死神被噪音附體的話,
應該也會有類似的反應,
但現階段對此還不甚明了。”
“另外,噪音的次元非常特殊,
能跨越RG和 UG而存在。
因此躁音不論對RG還是UG都能進行干涉,
參賽者和噪音接觸之後,就會被拉到噪音的次元裡去。
即是說,這時參賽者被噪音的次元進行了強制同調。 ”
這裡有兩個有趣的點,
一是“噪音”的設定,
噪音是受到負面情緒的吸引,
而在【空論篇】我就已經提及“負面感情”和“暗之深淵”的假設,
所以我也不再重述一遍了。
而Brain將Bug和Darklings比噢成“噪音”,將自己稱為病毒,
Bug是在數據世界出現“邏輯謬誤”,而美妙世界中的“噪音”則是異次元的生物,
兩種“Noise”有一定的相似性。
都是因某種問題導致法則出現謬誤,才繼而出現的扭曲。
5.2.2.二層空間
在之前《hsn報告》中,
我就已經隱約提及這個美妙的世界的世界觀設定,
這個故事中世界是由多個次元並行世界構成,
並行世界當中相鄰的世界間波長相近,可以相互影響聯繫,
不過很難辦到,更高層的干涉更是難上加難。
RG是人類所屬的世界,
而所謂UG是與RG相鄰的上位次元世界,可以對RG的世界進行影響,
相鄰世界的干涉方法就是波動變調seal,使UG存在的人在RG實體化(imprinting)。
UG這個世界是由一個特殊的階級系統運作:
世界“規則”的制訂者“作曲家”(基本就是神的地位),
系統運作的控制者“指揮家”,
以及高層次元的監視者組成。
監視者是上位次元(天使)爲了監視UG的game進行派来的,
本來是比UG更高次元的生物與UG低位同調顯現。
而在卡巴拉思想-“生命之樹”中,也有類似的概念,
生命之樹正是將人類、天使、神等身分,
依照階級簡單明了地區分為十個等級,
人類跟天使的數量都是早已决定好的。
就類似魔法禁書目錄中對人工天界的描述:
「AIM擴散力場的集合體,也就是虛數學區─五行機關的所有特性,
這個東西就像紅外線或高頻率的聲音一樣,雖然存在,但卻不可視也不可聞,
是種存在於與人類不同的相位,藉由某種力量的集合體所構成的生命體。」
而如果Sora和Riku的處境真的像美妙世界那樣,處於不同次元的同一空間,
那要解救Sora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上位同調”,
將Sora的曲調調至跟光之世界同樣的頻率就可以了。
假若二人真的參加了KH的死神遊戲,
那注視著Riku的Yozora可能正是這個世界的作曲者一般的角色,
至於MOM,他本來就不是這個世界的居民,
但他有沒有可能像美妙世界搞個頂替,擔任“監視者”和“指揮家”的角色呢?
我在《空論篇》早就說過,
MOM會做什麼,我也不會覺得奇怪。
5.3.七弦琴
那麼說到譜曲家和希臘神話的地獄,
也就不得不說到希臘那個有關天琴座的故事了。
“一名叫奧菲斯的男子,有一天因意外失去了妻子,
因為奧菲斯實在非常思念他的亡妻,
沒有了尤麗狄絲,他的生活頓時失去了意義,
不知喜悅快樂為何物。
於是他決定冒險進入地府尋找他的愛妻,
懇求冥王黑帝斯能讓他的妻子復活,再過神仙眷侶的日子。
於是奧菲斯一路彈奏著七弦琴,
憂傷的琴音表達他的悲慟,終於來到冥府的入口。
要進入冥府要渡過水流湍急的冥河,
擺渡人凱隆因為被他的琴音感動,
於是破例送一個活人度過冥河。
……
地殿的王座上,冥王與冥后已得知他的來意,
兩人都被他的癡情所感動,
冥王黑帝斯於是答應讓尤麗狄絲重返人間,
但是在兩人抵達地面前,
奧菲斯都不能回頭看尤麗狄絲,也不能和她說話,
否則尤麗狄絲將再也不能復活。
奧菲斯欣喜若狂地答應了,
黑帝斯命人帶來尤麗狄絲的亡魂,讓她跟在奧菲斯的身後離開,
奧菲斯快步地離開冥府,一心想帶著尤麗狄絲重新回到陽光下,
於是他越走越急,但是又擔心不知道尤麗狄絲是否真的緊跟在自己的後面,
不過他依然記得冥王的條件,忍住想回頭的欲望,不敢回頭看他的愛妻。
不知走了多久,奧菲斯在黑暗的通道中看到了前頭的一點亮光,趕緊加快腳步,
他終於來到了地面上,溫暖的陽光照耀著他的身體,
他開心地回頭,卻發現雖然他已經在地面上,
但尤麗狄絲仍落後他幾步,還身處在黑暗的通道裡,
在他轉頭那一瞬間,
尤麗狄絲似被一股無形的拉力往後拉,縱使她向奧菲斯伸長了手臂掙扎著,卻消失在無盡的黑暗裡。”
那麼,在KH系列中,誰會用弦樂樂器?
Demyx,
有趣的是,Demyx的武器錫塔琴,
是由梵文saptatantri veena(七弦的維納琴)衍生出來,
之後變成saat taar(saat即「七」、taar即「金屬之弦」),
最終才被稱為Sitar(錫塔)的。
對,擁有“七”弦的琴,七弦琴,
這故事又是不是代表什麼了呢?
而這裡又引出了兩個有趣的方向,
其一是梵文,這是一個令人感到相當有趣的話題,
我放到第五章再詳述這點。
其二是天琴座,
Noctis全名爲“Noctis Lucis Caelum”,
而KH3終戰世界叫“Scala ad Caelum”,
“Caelum”這詞正是“雕具座”的名字,
這點我會放到第三章再說。
4.4.小總結
正如同可視世界與不可視世界的關係,
正如同RG和UG的關係,
正如同光之世界與暗之世界的關係,
KH宇宙是由大至小、遠至近靠近的,
“宙(Sora)之形,星之形,神之形,人之形。”
宇宙分為光暗對應,世界分為光暗,人分為光暗,內心分為光暗,
或許KH宇宙就如新水晶神話穆因最後的遺言那樣:
“在自己完全被混沌吞沒前,女神穆因跟艾特羅說,一定要保持住這個平衡。”
“但是艾特羅的愚笨讓她沒有理解到女神的話語。”
5.女神們的故事
5.1.倪克斯
倪克斯(希臘語:Νύξ,拉丁語:Nyx,「夜」),
在希臘神話中是代表黑夜的女神,也是希臘神話中的原始創世神之一,
在羅馬神話中她的名字為諾克斯(拉丁文:Nox),
睡眠之神和死亡之神的母親。
這裡有趣的事情就發生了,
她為混沌之神Chaos的女兒,蓋亞的姐妹,
並與自己的哥哥厄瑞玻斯(黑暗)生下了埃忒耳(太空)和赫墨拉(白晝)。
Chaos和埃忒耳的Cosmos相信玩過FF紛爭的人都熟悉,
更別說厄瑞玻斯的Darkness和赫墨拉的白晝(Daybreak)跟KH有多大關係了。
Nyx是夜空中的“夜”,
“STELLA NOX FLEURET,
她的名字是 "星夜之劍"的意思。
她來自Tenebrae王國,在拉丁語中Tenebrae 的意思是黑暗。”
兩者都指向了Nyx。
而更有趣的是Nyx就像與蓋亞一樣,
是一切神明之母,
就像新水晶神話的穆因一樣,
Mwynn在拉丁文指的是“溫柔”和“善良”,
兩者之間究竟有沒有關係呢?
穆因的資料比艾特羅還少,這裡就交給FF學家,
我就不深挖下去了。
在這段文字當中,
對我而言最有趣的,莫過於是Nyx還誕下了命運三女神。
5.2.冥界之花
倪克斯與睡眠之神和死亡之神共住在冥界的一個宮殿內,
祂們的宮殿是一個陽光永遠不會到達的陰暗山洞;其宮殿的門前種植了大量的罌粟及具有催眠作用的植物,
英語中的「催眠」(Hypnogenesis)一詞,語源正是來自許普諾斯。
有趣的是,Somnus(許普諾斯)是拉丁語中罌粟花的學名,
而Somnus的花語含義是:
“美麗卻致命,一旦迷上了一開始會很快樂,
後來就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就像是愛情的本質。”
“代價”,
這似乎是野村很喜歡的關鍵詞,
在FF7這個故事中,
野村哲也說:“《最终幻想7》的主题是‘生命’,爱丽丝的牺牲正是为了烘托出这一深刻主题。”
V13中Noctis、Stella和艾特羅可能都為他們的愛情付出了“代價”,
而KH中Sora所付出的代價,相信不用我再說了。
而從Xion的紫苑和Strelitzia的鶴望蘭,
也顯示出野村開始在使用花語來創作,
那麼KH裡又有沒有罌粟科的花朵?
有,Bleeding Heart。
據維基百科指,
Bleeding Heart,荷包牡丹(學名:Lamprocapnos spectabilis),
是罌粟科,
UX封面的這朵花又代表了“睡眠”這一概念,
恐怕是故意為之。
那麼Bleeding Heart的意思又是什麼?
表義的是“流血的心”、“心在淌血”,
Bleeding Heart的花語則是:過於善良的人;過份討好人,
而不知道是不是偶合,新水晶神話的Mwynn(穆因)在拉丁文指的是“溫柔”和“善良”。
更有趣的是,
荷包牡丹的花語是答應追求、答應求婚,
這源於民間的流傳有關荷包牡丹得名的美麗傳說「玉女思君」。
對,「玉女思君」,
誰是玉女?玉女又在思誰?
順便一提,荷包牡丹在日本被稱為華鬘草,
不過這又是另一個與本章無關的別話了。
5.3.時間的女兒
5.3.1.命運三女神
扯遠了,那麼說回正題,
剛才說到,倪克斯還誕下了命運三女神。
命運三女神,
摩伊賴(英語:Moirae、The Fates)是希臘神話中命運三女神的總稱,
她們的希臘語名字Μοίραι來源於μοίρα,大意為部分、配額,延伸為生活和命運而對人的配給,
因此她們的本意為分配者。
她們通常於三位老婦人的形象出現,整天忙碌著紡織人與神命運的絲線,
在羅馬神話中,她們被稱為帕耳開(Parcae)。
根據傳說,她們操縱著象徵所有人和神命運的絲線,
從他們的出生一直到死亡,甚至來世,
她們通過紡織的絲線的長度來代表一個人的壽命的長短。
這三位女神並不代表死亡,而是命運中重大事件的決策者,命運一旦決定就無法再改變。
三個命運女神分別為:克洛托(Κλωθώ,命運的紡線者)、拉刻西斯(Λάχεσις,命運的決策者)和阿特羅波斯(Άτροπος,命運的終結者),
命運的終結者正是剪斷生命線的人,
她用她那「令人痛恨的剪子」決定了人的死亡,
她在羅馬對應為墨爾塔(Morta,死亡)。
而在北歐神話中也能找到對應者:諾倫三女神。
5.3.2.諾倫三女神
諾倫三女神是智慧巨人密米爾的三個女兒,另一說是巨人諾爾維(時間)的女兒。
其中大女兒烏爾德(Urd)司掌「過去」,
二女兒薇兒丹蒂(Verthandi)司掌「現在」,
小女兒詩寇蒂(Skuld)司掌「未來」。
這三姊妹不僅掌握了人類的命運,甚至也能預告諸神、巨人以及侏儒的命運,
她們的出現被視為諸神黃金時代的結束。她們同時也是司掌法律的女神。
5.3.3.Skuld
詩寇蒂(Skuld),又譯斯庫爾德,
是北歐神話中掌管命運的諾倫三女神其中之一(排行老么),
同時她也是女武神(valkyries)其中的一位,她的名字意謂著「必要性」。
在諾倫三女神當中,詩寇蒂掌管的是「未來」。
在《新埃達》中,
詩寇蒂被稱為「第三高貴的人」,
同時也稱她們作「支配命運的姊妹」(weird sisters),
weird是日耳曼語中「命運(wyrd)」的字源。
另外她們也被稱作「記述的女神」(die Schreiberinnen)用木片雕刻如尼文字,
她們的主要任務織造命運之網、以及從烏爾德之泉中汲水澆灌世界之樹。
她們的形象是:烏爾德是短髮、薇兒丹蒂是長髮、詩寇蒂則綁著髮辮,
在古老的圖畫中,手持天秤的諾倫三女神,是公平與正義的化身。
5.3.4.Skuld之謎
從命運三女神中,我們可以得知,
三位女神並不代表死亡,而是命運中重大事件的決策者,命運一旦決定就無法再改變,
對,正好呼應KH時間穿越中“不可以改變重大事件”的時間法規。
而諾倫三女神中“命運”的詞源正好也呼應了KH系列中,
“所有的命運都是必然,沒有偶然”。
她們諾爾維(時間)的女兒,
而身陷“時間悖論”的Sora又該如何被女神們的“法律”所裁決呢?
那麼UX這個「支配未來命運的女神」又會如何對KH宇宙中重大事件進行決策呢?
Skuld又會不會是另一個死亡女神,或者說另一個艾特羅呢?
6.小總結
一切正如野村在KH3 U本所說:
“未曾發售的作品,誰也不知道當中的內容。”
一切正如V13在JF 2008的預告片中文字:
“真實的姿態,尚隱於長眠之中。”
在月黑風高的夜空下,
在安眠的死亡女神們的宮殿中,
我們又將看到什麼呢?
新水晶神話的全名是“Fabula Nova Crystallis Final Fantasy”,
FF7中Sephiroth亦有一招式—“Super Nova”,
UX亦有Nova系統,
Nova到底是什麼?
7.hsn的Joker
因為這文內容要素實在過多,找資料花費了我大量的時間,
結果進度比我想像中還要慢,
於是因爲本人現實中某些事情,
實在沒有時間繼續書寫下去了。
爲了保持讀後感的質素,
估計寫完第四章之後,又要暫緩更新一個月,
而我知道有些人已經對讀後感的主菜饑渴難耐了。
所以這裡就籍着【夜空篇】,做出像KH3的Luxord一樣的行為,
借野村和北瀨之口來給大家一張Joker,
希望以解大家的燃眉之急。
“野村:
現在的大綱真是很讓人悲痛的。
該說是羈絆是與痛楚同在好呢,
感覺上是故事本身是可以稱為悲劇的,
看起來要做成沒啥意思的遊戲了,所以覺得不加點色調進去就麻煩了。
就我自身來說,比起描寫愛情,我更願意描寫友情,
所以是將這方面作為主要內容的。
雖然這不等於說沒有女性角色,但主軸還是羈絆伴隨著痛苦的故事。
北瀨:
剛才也說過,FFVersusXIII是要挑戰有編號的本傳很去難做的內容。
這是種冒險。
是去實現至今為止自己想做而沒能做到的事情的舞台。我覺得做出結局讓人帶有遺憾的遊戲也不錯。
有爽快感的結局是一方面,但留有遺憾的方式應該也行得通吧。
野村:
在這次發表之後,有很多人問這是不是陰暗系主角的故事。
並不是這麼帥的故事。
不過,也不是說整個故事以及所有登場人物都是陰暗的。
這雖然是帶有痛楚的故事,
但圍繞著角色們和主人公的友情這個部分,是我想要忠實表現的部分。
這個故事裡,一方面與同伴對話、度過同樣的日常生活是快樂的,
但同時他們背負的東西也是沉重的。
北瀨:
即使是悲劇,但只要存在有希望就夠了。
野村:
接下來會做的更加細緻。”
“主軸還是羈絆伴隨著痛苦的故事。”
“這個故事裡,一方面與同伴對話、度過同樣的日常生活是快樂的,
但同時他們背負的東西也是沉重的。”
“即使是悲劇,但只要存在有希望就夠了。”
→後接【空集篇】
-
參考資料與鳴謝:
1.Youtube
2.維基百科
3.《Fabula Nova Crystallis: Final Fantasy》,Final Fantasy Wiki
4.《FABULA NOVA CRYSTALLIS FINAL FANTASY共通神话介绍中文版》,toleoring,a9vg
5.《Medal》,KHUX wiki
6.【歌词自翻】【拉丁语】FF15/FFV13-somnus(附更正版拉丁语歌词),暮,lofter
7.【歌词自翻】【拉丁语】FF15/FFV13-Omnis Lacrima,暮,lofter
8.《KHⅢ终极全书《ULTIMANIA》秘密档案+野村访谈摘要》,ミッキーフォン, a9vg
9.《最终幻想 零式(Final Fantasy Type-0)(TYPE-0),零式-物语之谜》,randblues,天幻
10.《【希臘神話】譜出悲曲的天琴座─奧菲斯(Orpheus)的故事》,mizuya,痞客邦
11.《FFversusXIII訪談大結集》,versus,巴哈姆特
12.《新水晶故事 最終幻想13 3位關鍵人物訪談》,cowboyshao,天幻
13.《【情報】Final Fantasy XV野村哲也法米通訪談重點整理》,克比RX93,巴哈姆特
14.《Final Fantasy XIII 演化史(中)》,book90423,巴哈姆特
15.《FFVersusu XIII綜合情報》,幽楓,巴哈姆特
16.《【心得】關於野村哲也的FFXV與田畑端的FFXV》,louk5678,巴哈姆特
17.《监督野村哲也&作曲家下村阳子对谈》,译:暦菌/编:贝贝尼,SHiRO-王国之心中文驿站- ,微博
18.我自己翻譯的一堆U本和寫的《偽典》,名字太長就不一一盡錄在這裡了